貧困縣“邱教頭”:大別山里練出“電商軍團”
新華社鄭州1月6日電 題:貧困縣“邱教頭”:大別山里練出“電商軍團”
新華社記者韓朝陽
河南光山盛產麻鴨,20世紀90年代,羽絨產業異軍突起,一度成為全國羽絨材料集散地、河南最大的羽絨服裝加工基地,形成“十萬大軍出光山,羽絨飛舞滾財源”的火熱景象。
隨著消費升級,光山相對廉價的羽絨服因款式老舊等原因被市場“嫌棄”。到2013年,從業人員約15萬的光山羽絨產業,20%的人賺錢,30%的人保本,50%的人賠本。
當過多年鄉鎮干部的邱學明臨危受命。2014年,邱學明在光山“羽絨大市場”見到了開網店的向滿余,20多歲的大學生創客和51歲的老邱攀談起來,一打聽,向滿余2013年春開始經營網店,當年秋冬,他就銷售12000余單,凈掙10多萬元,已有12個年輕人跟著他干網店。
這讓從沒用過網絡購物的老邱將信將疑:“光山的羽絨服網上能賣得動?”向滿余答道:“別小看網店,賣貨不比商場差,光山出現羽絨服庫存積壓和‘死款’,癥結不在質量,而在銷售渠道。”這話說到了老邱心坎里。
老邱興奮而歸,向縣里報告:“電商是光山羽絨走出困境的方向。”2014年3月,老邱開始辦電商培訓班,前三期就期期爆滿。老邱更加自信,索性將每月29號定為光山“電商日”,其實就是定期培訓的日子。當年,光山羽絨服的網上銷量達到1000萬件,次年,達到2100萬件,銷售收入20多個億。
“光山是國家級貧困縣,但電商時代,彎道超車、變道超車、借道超車皆有可能。”老邱的話讓縣領導動了心,縣里支持他成立了電商辦,還囑咐他要當好光山“電商軍團”的“總教頭”。老邱不負眾望,2015年,大別山區的貧困縣竟成了首批“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
如今,光山80%的羽絨產品通過網絡銷售,羽絨產品銷往120余個國家和地區,“一季賣”變為“四季賣”,年銷售額已達70億元。
但老邱并未止步于此,他又將目光轉向開發光山的農副產品,縣里評選出黑豬臘肉、麻鴨咸蛋等“光山十寶”,老邱的電商辦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