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全面發力出行全產業鏈 資本和車企涌入或重構網約車市場格局
本報記者 李春蓮
近日,阿里巴巴在出行領域投資再加碼。
阿里在出行市場發力已久,此前投資的哈啰出行、永安行、滴滴出行、高德軟件、小鵬汽車等等,這些已經成為出行市場細分領域的頭部企業。
實際上,經過前幾年的瘋狂擴張,網約車市場的發展已經趨于冷靜,但仍有不少新入局者,包括傳統車企、互聯網電商以及各路資本。
業內認為,網約車市場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因為汽車市場低迷,會有越來越多的車企進軍網約車市場以謀求轉型,未來出行市場模式將呈現多元化。
阿里全面發力出行全產業鏈
天眼查數據顯示,2019年12月17日,杭州阿里巴巴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新增對外投資,被投資方為廣東昕動出行科技有限公司。
廣東昕動出行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1月份,公司經營范圍包括網絡預約出租汽車客運、汽車租賃等。12月17日,公司注冊資本由3500萬元新增至5000萬元,換句話說,阿里巴巴新注資了1500萬元。
公開資料顯示,據不完全統計,阿里巴巴連同螞蟻金服在內的經濟體,在出行領域已經投資或并購了超過30家企業,包括哈啰出行、永安行、滴滴出行、高德軟件、小鵬汽車等,涵蓋了出行領域上下游全產業鏈。
銀河證券分析師劉蘭程表示,網約車行業規模增速放緩,從狂奔擴張階段邁入規范化發展時期。但實際上,網約車市場增長仍有較大空間,資本以及車企紛紛入局網約車市場,或將促進格局重構。
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2018年網約車在一線城市滲透率超過80%,在三線以下城市滲透率在57%左右,而共享汽車在一線城市滲透率僅為42.1%,網約車和共享汽車行業在未來仍有較大增長空間。
“對于阿里來說,它要做一個綜合性的能夠涵蓋衣食住行的互聯網平臺,這應該是他的目標。”汭疆資本副總裁王爾德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因為出行的頻率非常高也是人們的剛需,這肯定是阿里不會錯過的一個領域。
傳統車企紛紛布局出行市場
前不久,一汽、東風、長安三家傳統車企與蘇寧、騰訊、阿里巴巴等,共同打造的新型智慧出行平臺T3正式在南京上線。
從南京起步的T3將在2019年進入重慶、武漢、廣州、杭州、天津等城市,宣稱將在2020年覆蓋絕大多數省會城市,投放30多萬輛車,并計劃運營6年后投放超過百萬輛。
業內認為,作為一汽等傳統車企和電商互聯網合作的網約車,在出行下半場來燒錢擴張,最終結局如何尚有待觀察。
據了解,目前整個網約車市場大致存在三種模式,第一,以滴滴為首的C2C輕資產模式;第二,以曹操、T3出行為首的B2C重資產模式;第三,以美團、高德地圖為代表的互聯網平臺聚合模式。
王爾德認為,預計以后出行領域既有全國性的公司,也有區域性的公司,既有B2C的模式,也有C2C的模式,模式會比較多元化,包括多種業態的公司。
由于汽車市場低迷,不少傳統車企都開始布局出行領域謀求轉型。2018年以來,長城、上汽等傳統車企和高德、攜程等資本紛紛入局出行行業。
2019年12月份,吉利與戴姆勒合資在中國推出了高端共享出行品牌--奔馳·耀出行,目前,耀出行已采用梅賽德斯-奔馳S級轎車、E級轎車和V級商務車作為運營車型,并開始在杭州正式啟動運營,將于2020年向更多市場推出。
“車企的優勢在于可以提供更標準化的服務和更標準化的車輛。”王爾德表示,但車企的缺點也很明顯,因為車企是B2C的模式,成本很大,導致運力效率很低。用戶的第一需求是能快速地打到車,這要求運營公司有足夠的運力,第二需求才是打了一輛比較好的車。從這個角度來看,C2C的模式明顯優于B2C模式。未來B2C和C2C會出現一定程度的融合。滴滴或許以后為了保證服務標準化,也會大量購置車輛,養全職司機。
他認為,由于雙證和合規性的存在,網約車市場存在非常大的不確定性。有些網約車90%的車輛和司機并沒有持有雙證,它的體量未必有那么大。在第三方平臺之外,車企進軍網約車是一個非常大的趨勢,會有越來越多的車企進入出行市場。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