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梁山聚義到招安,他是最大的受益人,惡人卻得最好結局
《水滸傳》之中肝膽相照、替天行道的梁山好漢使我們印象深刻,但是好漢不一定都是“好漢”,俗話說“林子大了,什么鳥都有”,好漢之中也有一些奸惡之人。其實“好漢”兩字說的是不滿當朝統(tǒng)治,不甘現(xiàn)狀,奮起反抗的有志之士,但是在反抗的同時,必定會做一些違背本心的不義之事。就拿我們耳熟能詳?shù)膬晌涣荷胶脻h--魯智深和武松來說,提到他們,我們總能想到其“武松打虎”、“倒拔垂楊柳”等光輝之舉。
不拘小節(jié)
但他們的惡舉,我們也應該看到,比如書中說道:在武松得到了雪花鑌鐵戒刀時,就因為有個小道童呵斥了他,他便血腥的拿小道童祭刀,小道童無辜的冤死;還有魯智深的不拘小節(jié),因為肚子餓,搶走老和尚的稀粥,這些都是他們埋下的“惡果”,這也解釋了為什么梁山好漢會得到失敗的結局。
被審判者遺忘
若說“善惡有報”,梁山上確實有很多好漢因為自己的惡果得到應有的惡報?墒牵膊⒎嵌际侨绱。比如其中就有一個人,他仿佛被“審判者”遺忘在角落,任由他胡作非為,還一路被“洗白”,最終卻破天荒的得了“善終”。
最大的受益人
《水滸傳》之中經常提到“大快人心”之事,就是看到惡人得到了上天的懲罰。比如其中的李逵,征戰(zhàn)方臘,還官拜鎮(zhèn)江潤州都統(tǒng)使,令人不悅,但是后來,好兄弟宋江用毒酒將他毒死,李逵本就該死,他做下的惡行,必定會有報應?墒,卻有一位好漢,梁山聚義到招安,他是最大的受益人,雖然是一位惡人但卻得最好的結局。
鬼臉兒杜興
他叫杜興,在梁山之中并不是很起眼的人物,有人或許都沒注意到,只是知道林沖、魯智深、武松、宋江這樣的大人物。杜興,外號“鬼臉兒”,是李家莊的管家,也就是李應的手下,李應對杜興有著知遇之恩,所以,他一心忠誠于李應,隨李應一同上了梁山。之后梁山出發(fā)征方臘,兩人意識到時局變動,便辭官回鄉(xiāng),最終成了富豪。而杜興,從一個打死人的階下囚,憑借自己的一身武藝遇到了自己的貴人李應,而后又跟著李應成為了富豪,可見他的一生,并不遵循“惡有惡報”的規(guī)律,雖身為惡人但卻得到了最好的結局。
參考文獻:
《水滸傳》《蕩寇志》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