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北方勞動合規性存硬傷 真實人力成本成謎
據官方信息,京北方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將于2019年1月10日由證監會發審委會議審核其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申請。記者調查發現,這家以金融外包服務為主業、營業成本中九成都是人力成本的服務型公司,居然有大比例的員工沒有繳納保險和公積金。如果按《勞動法》要求補繳的話,該公司歷年凈利潤將嚴重減少。而明顯低于行業水平的平均工資和頻繁的員工勞動訴訟,也引起投資者對該公司在上市合規性方面的嚴重懷疑。
未繳社保人數巨大 補繳額或侵占大部利潤
根據《勞動法》規定,公司必須為員工繳納社會保險。而京北方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在招股說明書中確認,公司在2016年-2018年沒有為其繳納社會保險的員工人數分別為2196人、1884人及646人!此外,沒有為其繳納公積金的員工分別是2253人、1917人及659人。而截至2018年底,京北方的員工總數為13549人。
公司在招股說明書中沒有披露為員工繳納社保和公積金的基數,且該公司員工分布在全國20個城市,各城市的社保政策、最低工資標準都不一致,無法相對準確推算需要補繳的社保和公積金數額。可以參考的是,該公司的南寧公司2016年平均月薪為4483元。假設以該數額扣除28%的稅額,則為3200元/月。在此基礎上通過簡單計算,可得出公司需要為員工繳納“五險一金”為1270元。南寧的工資水平在省會城市中較低,按照南寧的繳納標準,2016年-2018年京北方需要補繳的“五險一金”分別為3353萬元、3399萬、1377萬元,而其相對應的凈利潤分別為4600萬、4800萬、7800萬,補繳額分別占當期凈利潤的72.8%、70.8%、17.6%。這僅僅是公司需要補繳的部分,假如公司是按照當地最低標準為員工繳納“五險一金”而非實際薪酬水平,則對期間凈利潤規模的負面影響更高。
雖然在招股書里,公司承認沒有給部分員工繳納社會保險和公積金,理由是“有260名新員工還在辦入職,3名員工還在與原單位辦理社會社會保險轉移手續,311名員工由于參加新農合,沒交城鎮企業職工社會保險,27名員工由于地方政策每月15號之后停止申報,次月補繳。”公司還解釋說農村戶口員工比較多,繳納住房公積金后將降低個人當月實際收入,而且公積金提取手續繁瑣,所以部分員工不愿意讓公司代繳住房公積金。但整體看,京北方在合規性方面,確實沒有做好上市準備。
勞動糾紛頻繁 還有員工“被逼跳樓”
業務流程外包是京北方主營業務之一。有業內人士介紹說,所謂對金融單位的業務流程外包多是讓員工去從事銀行的大堂經理、引導員、現金管理、客服呼叫等工作。這是典型的勞務派遣工作,如果管理不到位,勞動糾紛會頻繁發生。
記者查詢天眼查發現,在2015年至2018年報告期內,京北方面臨的司法風險達16項,多數是與員工的勞動爭議、工傷補償、社保繳納等糾紛。
在裁判文書網中,有一項關于京北方的訴訟為員工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糾紛。京北方公司一員工父母起訴,稱其女兒在被京北方鄭州分公司派遣到中行鄲城支行從事大堂引導員工作后受到不公平對待,于2016年12月29日跳樓身亡。
王玉坤、張翠平的女兒2015年12月與京北方鄭州分公司簽訂勞動合同,同月29日被介紹到被告中行鄲城支行從事大堂引導員。2016年12月,不知何故不讓原告女兒去上班,也不辦理相關辭退手續及發放所欠工資,只是讓在家里等通知。原告稱因受到不公平對待,其女兒12月29日跳樓身亡。因此王玉坤、張翠平向法院訴求包括京北方鄭州分公司在內的被告賠償死亡賠償金、喪葬費、精神撫慰金共計76.76萬元。
此外,京北方原大客戶部門高級客戶經理李建兵因工傷賠償起訴京北方,原職工蔡燕青訴京北方杭州分公司社保糾紛,原職工杜璇因懷孕請休產假被解雇引發與工行三門峽分行、京北方武漢分公司勞動爭議糾紛等也是凸顯了京北方處理職員關系的不足。
人力成本令人懷疑 技術員平均月薪2000多?
和欠繳的員工五險一金、頻繁的勞動糾紛同時出現的,是該公司低得令人懷疑的人力成本。招股書顯示,2018年底公司研發及技術人員2728人,研發費用里面的人工費用7803.79萬元一年。則研發人員年薪為2.86萬元,平均月薪僅有2300元。這樣的月薪水平對普通行政人員都過于低廉,何況是研發及技術人員?并且還是為銀行等金融機構提供研發和運維服務的技術人員。招股書顯示,近3年京北方的信息技術服務業務占比逐漸提升,從2016年的29.9%提升到2018年的39.87%。信息技術服務業務逐年提升的同時,技術類員工的平均收入卻低廉的毫無吸引力,這是明顯不相匹配的。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