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輝:我不敢自稱是“國臉”
“我不敢自稱是什么‘國臉’。”1月8日,央視著名主播康輝來到開封中心書城,和讀者分享新書《平均分》。在被問及“國臉”這個網友起的昵稱時,這位47歲的央視《新聞聯播》主播直言,大家關注他,其實是關注國家發生的大事件,自己做的是一個橋梁。
除了是嚴肅的新聞主播,康輝還是一位“新晉網紅”。短視頻平臺的《主播說聯播》中,他以輕松活潑的方式講述大事小情,而“康輝Vlog”更是頻頻登上熱搜榜。《平均分》是康輝第一次寫書,作為他前半生經歷的回顧,寫了高考的波折、貓奴心得、央視工作的愛與痛、與父母和妻子的細膩情感。
分享會開始前,康輝接受記者專訪。他毫不掩飾對這座古都的喜愛:“我對開封早就心向往之,這次來是一次圓夢,‘頭頂一條河,腳踏六座城’,歷史底蘊太深厚,如今也正在煥發新的魅力和活力。”
入行27年 直播時依然會緊張
對于書名“平均分”的含義,康輝曾解釋:“論起天分,我便是那平凡中不能再平凡的一個。想不甘人后,也只有努力地去試每一個選項。在每一個選項上都能及格,在及格之上再努力,一項一項,才能給自己拿到一個高一點的平均分。”
這次在開封,他進一步闡釋道:“大部分人都是平凡的人,但平凡人不是讓自己生活變得平庸,平庸是人生放棄自己追求的目標,對自己做的事情不再尊重,而只有尊重自己才能向著不平凡邁進。”
雖然已經入行27年,可如今在面對新聞直播時,康輝依然會緊張。“人不是一個機器,即便是機器也會失靈,不是給失誤找借口,而是我們的目的是力爭最準確最完美,把目標定得高,成績才會高。現在雖然也會緊張,但和剛開始工作時那種因為陌生而害怕不同,現在是因為知道自己在做的事的重要性和意義在哪里,所以就不敢掉以輕心,每一次工作都是如履薄冰、戰戰兢兢,更要腳踏實地。”
不管是拍Vlog,還是在短視頻平臺評說新聞,接地氣的康輝成了年輕人喜歡的“網紅”。談到“網紅”身份,康輝說,媒體工作者在新媒體平臺上用年輕的表達方式去展現,目的都是為了傳遞信息,通過說話進行溝通交流,“只要這個目的不發生改變,其實我們可以做更多嘗試的和創新,尋找更多的表達空間”。
他說,新技術發展導致媒體變革,讓媒體人過去慣常走的路徑不再順暢,但所有路徑都是通的,“過去習慣坐電梯,現在可能需要去坐扶梯,需要一層層爬樓。面對挑戰除了面對挑戰,也沒有另外的路去選擇,需要不斷學習創造新東西。”
不能不著急 不要太著急
這位大眾熟知的“行走的新華字典”,現場卻自曝自己曾是一個特別不愿說話的人。“但當我拿起話筒就會進入職業狀態,我個性當中又有不服輸,也有臉皮太薄,做這件事就要去努力,如果是因為做不到而放棄,心里會過不去。”
參加工作27年,康輝早已習慣將壓力轉變為督促自己的力量。他直言,身邊同事中,有很多比自己做得更好,對自己特別狠的人,董卿便是可以把自己逼到極致的人。“我經常說,如果有一些事情太難我覺得做不到時,我會想,董卿能做到,那我也要做到”。
在快節奏的社會環境中,“焦慮”成為許多年輕人成長中的熱詞。康輝說,焦慮需要自己去緩解,“外界的看法沒必要介意,我們唯一能控制和改變的是自己,做好自己,可能就會迎來自己期待的那個時刻。當工作還沒有得到外界贊譽時,要自己給自己獲得感,只要你做得最好,就要告訴自己是最棒的”。
前不久,康輝和一位前輩交流時,對方說的一句話讓他印象深刻:“不能不著急,不要太著急。”他說,要對自己有要求,在每個階段都要向前走,哪怕不是飛奔,也要一步步走,要向前,但也不能急功近利,也許同樣路程別人只走了三步,但你只要扎扎實實走好自己的十步,依然會有收獲。(記者 張叢博)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