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渣女兒,我終于把你逼成了學霸!”
如果你問一個媽媽,孩子讀書后,你希望他成為班里的學霸嗎?
相信大部分媽媽都會點頭。
畢竟“知識可以改變命運”這句話,沒有幾個人會反駁。
但現實生活中,并不是每個媽媽都能如愿。
甚至有不少孩子,成績總是墊底,讓父母頭疼不已。
但下面這位詹媽媽,卻很神奇。
她把一個曾經是學渣的女兒,愣是培養成了學霸!
詹媽和女兒青云
詹媽是一名高中老師,可自己女兒入學讀一年級時,成績卻很差,幾乎墊底。
她沒有泄氣,也沒有指責女兒給自己丟人,反而鼓勵孩子說:
“沒事,媽媽掐指一算呀,到了四年級,你就會成為全校最優秀的學生。”
可不幸的是,到了四年級了,女兒還是墊底。
于是她繼續鼓勵道:
“不用灰心,媽媽又算過了,你成為年紀第一的時間,就在初一。”
就這樣,在媽媽一次次的欺騙和鼓勵下。
到了高二,女兒詹青云果然成了全校第一。
看到這個結果,詹媽淡定地說:
“媽媽早就說過,你肯定沒問題呀!”
長大后的詹青云
詹媽生活的鄉村,教育條件很差,為了讓女兒受到更好的教育,她輾轉多次給孩子轉學。
從鄉村到縣城,再從縣城到城市,女兒成績剛剛好轉,媽媽就讓她去更好的環境適應。
在媽媽的不斷鼓勵下,小青云的成績也一路高歌。
她不僅考進了大學,還讀了碩士研究生,最終考取了美國哈佛大學的博士。
普通的工薪家庭,供孩子去美國讀書,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詹媽和詹爸為了支持女兒,果斷貸款100萬。
學成歸來以后,女兒也終于明白了媽媽的良苦用心:
“長大以后才知道自己多幸運,如果不是爸媽在一直努力,我不會有今天。”
@《精彩中國說》
大學以后,詹青云就愛上了辯論,并獲獎無數。
2015年參加山東衛視的原創演說節目《精彩中國說》,獲得總冠軍;
2018年,在“華語辯論世界杯”中,榮獲“最佳辯手”稱號。
2018-2019年,連續兩次參加愛奇藝出品的《奇葩說》辯論節目,被無數網友追捧……
培養的女兒這么優秀,詹媽的教育方法也開始被人認可并學習。
誠然,每個孩子的天資不一樣,長大后能否成才都是未知數。
但不得不否認,好的家庭教育方法,對孩子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那詹媽的教育方法,到底有哪些值得學習呢?
相信他是世界上最優秀的孩子
大多數父母,攤上成績不好的學渣孩子,都會焦慮、暴躁,甚至發脾氣。
但詹媽從來不。
女兒成績最差的時候,被老師罵過“笨豬”。
老師甚至直接告訴她:
“你女兒考不上高中的,不如趁早去上個技校吧!”
詹媽聽了,沒有指責孩子,也沒有泄氣。
她始終相信:“我的孩子就是世界上最優秀的孩子”,并堅持不懈的給女兒加油打氣。
不得不說,媽媽的耐心和鼓勵,成就了女兒的優秀。
同樣是學渣孩子,父母用不同的方法教育,會收到不同的效果。
閨蜜的兒子今年5歲多,性格有點內向,在幼兒園學東西也慢,一直讓她很頭疼。
閨蜜很擔心他升小學后成為學渣,努力教育過多次,但效果甚微。
她老公脾氣暴躁,有時還會忍不住責罵孩子。
可被罵哭的孩子,非但沒有長進,反而更落后了……
后來閨蜜看了一些兒童心理學的書籍,慢慢開始改變方法,學著鼓勵孩子。
她努力發現孩子的優點,每次孩子有一點小進步,立刻就表揚。
久而久之,孩子有了自信心,成績果然變好了許多。
其實,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成長密碼。
有的孩子像花朵,風輕輕一吹就能開;有的孩子像堅韌的竹子,需要付出足夠的耐心才能成長。
有句話說的好:每個人都是人才,最壞的結果,不過是大器晚成。
每個孩子,也都有待挖掘的潛能力,他能不能成才,關鍵看父母有沒有耐心,有沒有給他足夠的信任。
學會把孩子當朋友
身邊見過不少孩子,人也不笨,但就是貪玩,不愛學習。
詹青云小時候,也經歷過這樣的階段。
她喜歡看跟學習沒什么關系的閑書,甚至喜歡金庸。
還喜歡男孩子玩的籃球和四驅賽車。
換成別的父母,可能早就怒了:成績不好,玩什么玩?
但是詹媽和詹爸從來不這樣。
他們始終相信,淘氣的小孩,其實是在掙脫世俗的枷鎖,只要正確引導,將來反而會變成財富。
如今的詹媽
女兒喜歡課外書,詹媽就拼命幫女兒買,休息時還會帶她去書店,讓她看個夠。
女兒喜歡四輪車,詹爸就把客廳的茶幾和沙發都賣了,給女兒裝一個四輪驅車車道。
陪孩子讀書、陪孩子玩,他們真正做到了,把孩子當朋友。
有人說,天天陪孩子玩,那她的學習不更跟不上了嗎?
其實不然,在玩的過程中,孩子會越來越信任你,這時你再去引導他學習,效果就事半功倍。
如果總是用權威去命令孩子,逼著孩子聽話,只會適得其反。
只有尊重、信任孩子,他才會跟你分享自己的秘密,你才能參與進去他的生活。
被父母狠狠愛過的孩子,飛的更高
不少小學生媽媽跟我說,現在的教育,不僅拼孩子,更拼家長的精力。
如果父母對孩子不管不問,僅靠他自覺,那他成為優秀孩子的幾率,就會變低很多。
像詹媽和詹爸,他們對孩子,從生活到學習到心理健康,可謂無微不至。
一次女兒在學校違反了紀律,被教導主任抓了,整個班級都被扣了分。
班主任罵了她足足兩節課,還給家長打電話批評教育。
詹爸知道了,一邊給老師道歉,一邊開導女兒不要太傷心。
中午到了吃飯時間,他還是不放心,又偷偷跑去學校請女兒吃火鍋,安撫她的情緒。
詹青云和爸爸
愛上辯論以后,詹青云獲獎無數,每次比賽,她都有一種敢于挑戰、永不服輸的精神。
這一切,不僅來自個人的努力,也來自父母對她無邊無際的愛。
小時候淘氣,別人嫌棄他,父母給她包容。
上學后成績不好,別人否定她,父母給她信心。
長大后無論遇到任何困難和挫折,她從不擔心。
因為父母永遠站在她身后,她不缺安全感,所以無所畏懼。
有人擔心說,這對父母雖然教育方法不錯,但是不是太功利了?孩子能接受的了嗎?
一次辯論中,詹青云這樣說出了自己的心里話:
“其實爸媽對我的愿望,從來不是出人頭地,而是快樂就好,他們從來沒有逼我去取得多大成績,而是允許我做自己。”
如果一個孩子,已經把學習當成了一種樂趣,那做父母的,不應該偷著樂嗎?
詹青云父母最高明的地方,不就是:
我沒有逼孩子,可孩子卻輕輕松松成了學霸嗎?
為人父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當我們抱怨孩子不夠優秀時,其實更多應該想想,自己是不是足夠優秀,是不是足夠愛他、尊重他、信任他。
經常聽到有人問:什么樣的父母才算合格?
其實很簡單:毫無條件的愛孩子。
無論孩子考試成績好壞,都一樣對待他;無論孩子有什么興趣愛好,都要尊重他。
無論孩子做出怎樣的人生選擇,是否符合自己的期待,都要選擇相信他、支持他。
就算全世界都說他不行,你依然要堅信:自己的孩子就是全世界最優秀的。
這樣的父母培養出的孩子,即使不能成為優秀的人才,也一定會擁有快樂的一生。
人生的路很長,只有在愛與包容中長大的孩子,才有底氣去面對這個布滿荊棘的世界!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