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世界第一拱”廣西平南三橋主拱實現高精度合龍
中新網廣西平南1月10日電 (陳秋霞 陳冠言)1月10日上午,隨著最后一處拱肋連接點順利完成焊接,廣西平南三橋主拱肋實現高精度合龍。該橋建成后將是世界最大跨徑的拱橋。
平南三橋位于廣西平南縣西江大橋上游6km處,是荔玉高速平南北互通連接線上跨越潯江的一座特大橋。該橋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廣西大學教授鄭皆連主持修建,廣西交通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投資建設,廣西北部灣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直屬企業廣西路橋工程集團有限公司承建。大橋全長1035米,主橋跨徑575米,是當前世界上在建的最大跨徑拱橋。
本次主拱肋實現高精度合龍,弦管對接誤差小于3毫米,拱軸線橫向偏位小于10毫米,拱圈線形與目標線形偏差小于30毫米。鄭皆連介紹,在懸拼式主拱圈安裝方面,該精度處于世界領先水平,代表著大跨徑拱橋建造技術又一次進步。
廣西路橋集團常務副總經理、平南三橋項目經理杜海龍介紹,平南三橋主拱肋共有44節段,單側拱肋22節段,最大懸臂287.5米,最終的合龍段為第11節段。2019年10月12日開始首段拱肋吊裝,至2020年1月10日合龍,安裝僅用90天。
杜海龍介紹,平南三橋主拱肋主弦管由筒節焊接而成。最大的筒節直徑1.4米,高3米,是用一張面積為9.4平方米的鋼板切割焊接而成。全橋共1960個筒節,疊加到一起可達4792米高,相當于將14座埃菲爾鐵塔串接到一起。
據悉,平南三橋建成后將刷新世界拱橋跨徑記錄,超越朝天門長江大橋(主跨長552米),晉升為世界第一拱。該項目首次將地下連續墻應用于大跨徑拱橋拱座基礎施工,開啟復雜地質建設拱橋新模式,同時首創《基于影響矩陣原理的鋼管混凝土斜拉扣掛一次張拉計算理論》等,實現拱橋建造技術的多項“新突破”。
在中國工程院院士鄭皆連帶領下,項目對纜索吊裝系統進行創新升級,采用300噸纜索起重機電氣控制技術,該工藝達到業界領先水平。在建設過程中,通過“圓形地連墻+卵石層注漿”工藝解決了北岸拱座基礎地質復雜的問題,打破了拱座基礎一定要嵌巖的傳統觀念,開創了不良地質條件下修建大跨徑拱橋的先例。
中國是橋梁的故鄉,自古就有“橋梁的國度”之稱。目前,中國公路橋梁總數超過80萬座,鐵路橋梁總數超過20萬座,中國橋梁已成為響亮的世界品牌。平南三橋計劃于今年12月底完成橋面系及附屬工程施工,建成后將是拱橋發展史上的又一里程碑,同時也將成為中國橋梁國家新名片。(完)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