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股表現搶眼 國產芯片有望“彎道超車”
1月13日半導體股全線走強,半導體指數大漲4.13%,板塊內5只個股漲停。這已經是半導體板塊連續第三個交易日大漲,而從2019年11月26日至2020年1月13日的34個交易日內,該板塊累計漲逾34%。
分析人士稱,市場需求增長為半導體行業帶來樂觀情緒。在國產替代和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的助推下,國產芯片有望在全球市場中實現“彎道超車”。
兩地半導體股聯袂大漲
昨日A股市場及港股市場上的半導體股表現搶眼。截至收盤,A股半導體指數大漲4.13%,漲幅位居Wind主題行業板塊首位。板塊內5只個股漲停,分別為金辰股份、捷捷微電、北方華創、國科微、匯頂科技。
港股市場上,昨日半導體與半導體生產設備板塊漲3.79%,漲幅位居Wind港股行業板塊首位。個股集體走強,華虹半導體大漲15.47%。
消息面上,半導體行業近日熱點不斷。在1月7日至10日舉行的2020年國際消費類電子產品展覽會上,AMD、英特爾推出新芯片產品,高通宣布進軍自動駕駛領域。
中芯國際1月9日在其官網發布的新聞稿中提及“中芯南方集成電路制造有限公司(中芯南方廠)已于2019年第三季度成功量產第一代14納米FinFET工藝!睒I內人士稱,這意味著中芯國際提前一年完成了國家提出的重要發展目標。
三因素助推漲勢
在芯片股爆發的背后,三大因素正為芯片股的漲勢增添助力。
首先,在市場需求的帶動下,全球半導體行業逐漸回暖。市場研究公司Counterpoint Research副總監塔倫·帕塔克表示,5G網絡的推廣將提振智能手機銷售,預計2020年智能手機出貨量將增長4%。伯恩斯坦研究公司(Bernstein Research)半導體分析師馬克·紐曼表示,在數月的庫存縮減之后,Facebook和亞馬遜等大型互聯網公司正在重新調整內存芯片庫存。
國際半導體設備與材料協會(SEMI)發布報告稱,全球半導體設備銷售額2020年將比前一年增長5.5%,恢復至608億美元;2021年全球銷售額將比前一年增長9.8%,達到668億美元,刷新2018年644億美元的最高紀錄。SEMI還預計,到2021年,中國大陸將成為半導體設備的最大市場,規模達164.4億美元。
其次,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二期)加碼半導體領域。
最后,半導體股進入業績驗證期,機構普遍持樂觀預期。天風證券表示,去年三季度已經看到制造、封測企業實現業績拐點,且在制造領域已經看到了供不應求的景象。半導體行業成本費用利潤率、EBITDA(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及營業收入在2019年出現回升,預計2020年將繼續保持復蘇趨勢。
看好國產芯片產業
展望未來,不少券商分析師都看好國產芯片產業的發展,認為國產芯片將在行業復蘇的浪潮中超越國外巨頭。
東興證券認為,半導體產品的國產化將是電子行業未來十年的主線,預計2020年半導體的國產化也將緊緊圍繞存儲器領域展開。存儲器一直是國內半導體產業的薄弱環節,隨著長江存儲在2019年實現了64層3D NAND的技術突破和量產,國內存儲器產品的替代和放量已經提上日程。同時,終端廠商的扶持將為國產芯片提供充足的上線機會,在共同研發和不斷試錯中,實現對國外巨頭的追趕和超越。
國信證券認為,目前全球半導體制造業正處于向大陸地區轉移的歷史大變革當中,國內半導體材料產業面臨巨大的歷史機遇。目前我國半導體材料的國產化率僅約20%,未來國內半導體材料市場需求隨晶圓制造產能的持續擴張仍將有較大的規模增長。以鋰電池材料為例,在政策推動下國內動力鋰電池需求急速增長,巨量市場需求引導下,鋰電池四大材料在2017年就基本實現國產化替代。預計在巨大的半導體市場需求刺激下,國內半導體材料順利完成進口替代將成必然趨勢。
國開證券指出,2020年在5G驅動的科技新周期下,全球半導體行業亦將迎來新一輪景氣周期。過去的一年中,受益于市場關于行業景氣復蘇的預期不斷增強,同時,半導體國產替代緊迫性進一步凸顯,A股電子板塊表現尤為亮眼;诖,國開證券認為,2020年將迎來5G下游需求的放量,半導體板塊行情仍將持續。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