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將對標國際最高標準 探索垃圾綜合治理新路子
中新網上海1月16日電 (陳靜王笈)上海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局長鄧建平16日表示,上海大力提升垃圾分類處置能力,干垃圾焚燒和濕垃圾資源化利用總能力已達到24350噸/日。這位局長表示,2020年,上海將對標國際最高標準、最好水平,聚焦重點、突破難點,努力探索一條垃圾綜合治理的新路子。
資料圖:垃圾分類。中新社記者 姬東 攝
正在舉行的上海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16日舉行專題審議,官員和人大代表們共同聚焦“提高生活垃圾全程分類工作和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
鄧建平透露,上海已經完成2.1萬余個分類投放點改造和4萬余只道路廢物箱標識更新;已配置及涂裝可回收物回收車237輛、有害垃圾車87輛、濕垃圾車1461輛、干垃圾車3079輛;建成回收服務點1.5萬余個、中轉站201個、集散場10個。不過,他坦言,當前垃圾分類工作仍存在“短板”,包括:部分單位分類實效還不理想,流動人口參與率不高,長效管理機制有待完善,濕垃圾處置能力存在缺口等。
在專題審議中,促進生產流通消費等領域垃圾源頭減量是多位代表的共同心聲。趙愛華代表提議在生產流通消費等源頭,就控制廢棄物的產生和實現源頭減量化,并加大力度,促進整個社會相應環節的減量。趙愛華還希望通過市場機制,加快培育一批部分資源化利用的骨干單位
戚建豪代表表示,當前,上海垃圾處置和運輸能力還在逐步提升的過程當中,他認為,要把信息充分的披露給民眾。
張正權代表指出:“政府對于垃圾的處置花了很多的資金,我們要把垃圾變成能源、資源。”他向在場代表介紹了一種氧化技術,可把濕垃圾變成養料。據介紹,利用該技術制成的設備可在一小時內將濕垃圾處置后變成有機肥,全程沒有污水的排放,也沒有臭氣的排放。
在當日的審議中,代表們還聚焦城市的精細化管理。上海市住建委主任黃永平披露,2019年上海共計拆除違法建筑2200.24萬平方米,堅決遏制新增違法建筑,違法建筑治理向“清庫”目標邁進。此外,上海城市管理精細化長效機制不斷完善。(完)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