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年大家買理財賺了多少?
過去一年,你在理財市場賺到錢了嗎?
1月16日,融360|簡普科技大數據研究院通過一組報告,全景展現2019年銀行理財市場這一年……
銀行理財在陣痛中轉型
中國吉林網注意到,2019年既是銀行理財轉型年,又是理財子公司元年。
報告顯示,在資管新規過渡期中期,各大銀行理財產品轉型在有條不紊中進行,保本理財逐漸退出,凈值型產品發行量及規模不斷提升,不合規非標資產也在持續壓降中。轉型中難免面臨陣痛,雖然取得了一定進展,但是距離監管要求仍有一定距離。此外,銀行理財在轉型、消化存量的過程中會導致理財規模下降或是增幅下降,凈值型理財產品的管理費模式發生改變,由過去的收取差價變成固定+浮動管理費,2019年部分銀行理財收入大幅下降。
同時,保本理財退出緩慢,銀行要解決大量保守型投資者的資金去向問題。原本結構性存款可以作為保本理財的良好替代品,兩者在購買門檻、期限、安全性、收益率等方面特征相近,但下半年假結構性存款迎最強監管,這讓結構性存款的替代性大打折扣。
銀行理財政策方面,2019年銀行理財市場政策文件出臺大多發生在下半年,主要是對資管新規、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的補充或延續性政策,有利于銀行理財市場更加規范化和透明化,并且逐漸消除監管套利行為。
內容來源:融360|簡普科技大數據研究院
保本理財發行量占比下降
2019年以來,保本理財發行量占比逐漸下降,但是前三個季度降幅并不明顯,四季度保本理財退出速度加快,部分銀行紛紛下架保本理財產品。根據融360|簡普科技大數據研究院監測的數據顯示,2019年12月共有9378只人民幣理財產品披露收益類型,其中保本理財產品1475只(含保證收益類、保本浮動收益類),占比為15.73%,創年內最低水平,同比下降10.18個百分點。
在2019年三季度之前,保本理財退出緩慢,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銀行攬儲壓力居高不下,保本理財退出之后沒有合適的替代品承接,尤其是假結構性存款受到強監管,對保本理財的替代性大打折扣;二是部分保本理財配置了長期不合規資產,消化存量存在一定難度。
理財子公司加速入場
2019年是理財子公司元年,理財子公司在開業進展、產品發行及承接等方面都要超出市場預期。截至2019年末,共有35家銀行擬/已成立理財子公司,其中11家獲批開業,6家獲批籌建。
報告分析,理財子公司開業之后,一方面要發行新的理財產品,一方面要承接由母行遷移過來的符合資管新規的凈值型理財產品。和傳統銀行理財相比,理財子公司產品主要有以下特點:
首先是門檻更低,1元及以內起購產品166只,占比51.39%;
其次,風險偏高,PR3風險等級產品156只,占比48.3%;
同時,產品期限拉長,封閉式產品平均期限長達652天;
最后,資產配置多樣化,雖然固收類產品占比超7成,但很多公募產品都配置了股票、基金、商品及衍生品等資產。
收益率全年下跌32BP
根據融360|簡普科技大數據研究院監測的數據顯示,2019年前11個月,銀行理財收益率持續下跌,且創下連續21個月下跌記錄,12月受年末資金面收緊影響,收益率有所反彈,平均收益率漲至4.06%,環比上升6BP,同比下跌32BP。2018年銀行理財收益率跌幅為47BP,相對來看,2019年跌幅有所收窄。
銀行理財收益率持續下跌,主要有兩方面原因:首先,貨幣政策邊際放松,市場利率持續下降,以銀行理財為代表的固收類產品收益率均大幅走低;其次,銀行理財消化存量資產的過程中,隨著過去高收益的非標資產陸續到期并退出,市場缺乏優質的高收益資產,且非標投資不得期限錯配,導致銜接的產品中新資產池收益率不斷走低。
那么,今年理財市場走勢如何?融360|簡普科技大數據研究院分析認為,2020年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貨幣政策邊際放松趨勢不改,央行也將繼續引導市場利率下行;此外,資管新規過渡期大限將至,銀行需加快產品的轉型速度,在這種背景下,2020年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將繼續走低,降幅會有所收窄。
中國吉林網 吉刻APP記者 欒喜良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