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我國醫藥進出口規模創新高
中國食品藥品網(記者 落楠) 2019年,中國醫藥外貿強勢反彈,醫藥保健產品進口、出口、進出口額均大幅增長,創2011年以來最高水平,貿易順差則下降至歷史低值,進出口幾近平衡。這是記者日前從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以下簡稱醫保商會)獲得的信息。
中國海關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醫藥保健產品進出口總額為1456.91億美元,同比增長26.85%。其中,出口738.3億美元,同比增長14.6%;進口718.61億美元,同比增長42.5%;對外貿易順差19.7億美元,同比下降85.92%。
值得關注的是,數據顯示,醫藥外貿受中美貿易摩擦的影響并不明顯,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醫藥外貿市場表現活躍。醫保商會預測,未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市場將成為我國醫藥外貿新的增長點。
進出口創2011年以來最高水平
2019年,我國醫藥保健產品出口738.3億美元,西藥類、醫療器械類產品出口額同比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
西藥類產品出口額為411.09億美元,同比增長11.46%。具體到產品上,原料藥出口額為336.83億美元,同比增長12.1%,其中抗感染類、激素類、心血管系統用藥、呼吸系統用藥、解熱鎮痛藥、林可霉素類實現了較大幅度的增長,新增編碼抗癌藥品原料藥出口0.97億美元;制劑出口額為41.09億美元,同比微增0.23%,其中新增編碼抗癌藥品出口1.56億美元;生化藥出口33.16億美元,同比增長21.25%。
醫療器械類產品出口額為287.02億美元,同比增長21.46%。其中,醫院診斷與治療設備出口124.56億美元,同比增長23.61%;保健康復用品出口67.11億美元,同比增長11.5%;一次性耗材出口54.88億美元,同比增長39.39%;口腔設備與材料出口額同比增長13.3%,醫用敷料出口額同比增長4.16%。
中藥類產品出口額為40.19億美元,同比增長2.82%。其中,中藥材及飲片出口11.37億美元,同比增長10.32%;植物提取物出口23.72億美元,同比微增0.19%;中成藥出口2.63億美元,同比下降0.45%;保健產品出口2.47億美元,同比微增0.21%。
進口方面,2019年我國醫藥保健產品進口額為718.61億美元。
西藥類產品進口額同比增長62.55%,進口價格同比增長51.84%。其中,西成藥進口199.1億美元,同比增長52.79%;生化藥進口122.6億美元,同比增長157.95%,以抗腫瘤為主的生物制劑產品進口大幅增長;原料藥進口107.5億美元,同比增長24.7%。2019年新增抗癌藥品原料藥、抗癌藥品、抗癌生化藥進口編碼,進口額分別為2.03億美元、39.78億美元、14.24億美元,共計56.05億美元。
醫療器械產品中,醫院診斷與治療設備進口占比最大,進口額為186.65億美元,同比增長23.39%,其中,理化分析儀、光學儀器、人造關節、核磁共振設備等中高端設備進口保持較高速增長。
中藥類產品2019年的進口額為21.55億美元,同比增長15.93%,植物提取物、中藥材及飲品、保健產品市場需求旺盛,進口額增速較高。
美國為我國最大出口市場
2019年,美國為我國第一大出口市場和第二大進口來源。我國對美國出口醫藥產品134.97億美元,同比增長10.73%;從美國進口醫藥產品123.6億美元,同比增長26.86%,對美國的進、出口額均保持較高增長,且進出趨于平衡。
從進口市場看,德國超越美國成為我醫藥產品第一大進口國,前五大進口國分別為德國、美國、日本、愛爾蘭、法國。
出口方面,從出口目的地看,美國、印度、日本、德國、韓國為前五大出口國,對這五國的出口額合計占我國總出口額的43.95%。其中,我國對第一大市場美國的出口額為134.97億美元,同比增長10.73%,占比18.28%。
從西藥類產品出口來看,印度、美國、日本為前三大出口國,其中對印度出口大幅增長25.88%,對美國、日本出口分別增長1.98%、7.27%。
從醫療器械類產品的出口目的地看,前十大出口國均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其中,我國對第一大市場美國的出口額為77.48億美元,同比增長20.43%,占比達26.99%。
從中藥類產品的出口來看,美國依然是我國中藥類產品第一大出口市場,但2019年我國對美國的出口額出現了16.1%的負增長。醫保商會分析,這一下降主要由植物提取物出口減少導致,對美出口的中藥產品主要是植物提取物,占比達到80.71%。
醫保商會分析認為,藥品未被列入美國對進口商品征稅清單,因此我國對美出口幾乎不受影響。醫療器械類產品涉及27個海關編碼,以中高端醫療設備居多,涉及產品主要為核磁共振、CT、超聲、直線加速器、心臟起搏器等科技含量高的先進醫療設備,以及后期加征關稅涉及的低端醫用耗材、康復產品等,但我國企業采取了各種措施積極化解。
“一帶一路”沿線市場表現活躍
2019年,我國醫藥產品出口“一帶一路”地區和國家市場223.06億美元,同比增長21.63%,高出全球平均增幅7個百分點。
從出口目的地看,印度、越南、印度尼西亞、泰國、俄羅斯為前五大出口國,合計占比54.18%。
從出口產品看,西藥類產品出口額為149.57億美元,其中,原料藥128.76億美元、西成藥10.05億美元、生化藥10.7億美元;醫療器械類產品出口額為63.2億美元,其中診斷治療設備出口31.78億美元;中藥類產品出口額為10.83億美元,其中,植物提取物6.61億美元。
進口方面,我國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進口了65.14億美元的醫藥類產品,同比增長26.09%。新加坡、印度、馬來西亞、以色列、泰國為前五大進口國,進口額合計占總進口額的72.66%。
從進口產品看,醫療器械類產品占比最高,為46.49%,進口額為30.28億美元,進口診斷與治療設備21.15億美元;西藥類產品進口額為23.9億美元,其中進口原料藥20億美元;中藥類產品進口額為10.95億美元,其中進口植物提取物5.26億美元。
醫保商會分析,“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為推動我國醫藥產業國際化水平提供了新的歷史機遇,未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市場將成為我國醫藥外貿新的增長點。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主要為新興市場。數據顯示,2018年新興醫藥市場規模達到2860億美元,同比增長6.9%,未來增速預計達到5%~8%,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新興市場衛生支出增長較快,預計未來藥品銷量的增長的80%將來自新興市場,到2022年新興市場在全球藥品市場的銷量占比將達到56%。近年來,新興市場在中國醫藥產品出口中所占比重也呈上升趨勢。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