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里的中藥】調和諸藥,以緩其力
【編者按】甘草,藥如其名,《本草思辨錄》記載:“味至甘,性至平。”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的“三藥三方”中,清肺排毒湯、化濕敗毒顆粒、連花清瘟膠囊都用到了甘草。甘草因其味道甘甜常用作矯味劑,其甜度是砂糖的250倍,可矯正藥汁的味道,也廣泛用于梅脯類食物。《湯液本草》中提到:“凡用純寒、純熱藥,必用甘草,以緩其力也。”近日,新華網邀請博物學者段煦講解甘草的妙用。
中醫大夫仿佛天生對咀嚼生藥有著濃厚的興趣。比如甘草的滋味,就象咀嚼人生的經歷。剛一入口時只是平淡,但須臾后會感到滿口的甘甜和無窮的回味,這其間還摻雜些苦味。很多人知道人參是百草之王,殊不知這尋常的甘草以它調和諸藥的功效,在中藥大家族中贏得了“國老”的地位。
甘草屬于豆科,多年生草本,開紫色的花,生長在中國西北的丘陵和戈壁上。粗大的主根是入藥的部分。曬干后切成片,謂之“生草”,有清熱解毒,潤肺止咳之功效。可用于癰瘡腫痛、食物藥物中毒、以及感冒、痰飲引起的咳嗽。如以蜂蜜炮制,則功效趨于止痛緩急、補脾益氣,廣泛用于脾胃虛弱,中氣不足之證,如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胃腸痙攣,以及氣短乏力,食少便溏。
因此居家備上數包甘草,遇到家人咽喉腫痛,則可予生草10克,金銀花幾朵泡茶喝,即可利咽消腫止痛。若素有胃病,疼痛發作,以甘草10克,生姜2片,紅糖適量沖湯,熱熱地喝下,亦可解痙散寒,和胃止痛。若不慎食物中毒,在救護人員到來之前,服一碗甘草綠豆湯,則可及時緩解毒性,減少危險。看來,甘草之美,在于它生者瀉,熟者補,調和眾藥之爭,有這等本事,人參也要刮目相看了。
專家簡介:段煦,醫科出身的博物學者,致力于“自然資源、環境與人類文化的形成”方面的研究,其中包括藥用動植物資源與人類健康、不同地域的傳統與民族醫藥文化差異等。多次親赴東南亞熱帶叢林、歐洲亞寒帶森林及苔原、東非高原及裂谷帶、南美巴塔哥尼亞高原及火地島、南極大陸及南設得蘭群島、北極冰區及斯瓦爾巴群島、西南印度洋及南太平洋諸島嶼、馬來群島等地,進行博物學考察。其科普著作《采藥去
- 標簽:丁俊暉 直播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