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上市生物醫藥企業股價表現兩極分化
2018年港交所實行新上市制度,開啟了國內生物技術公司赴港上市潮。15家無利潤生物技術公司上市以來股價表現呈現兩極分化的趨勢。信達生物、君實生物、康寧杰瑞、諾誠健華、中山康方上市以來,股價持續走高,康希諾上市后股價一度緩慢上漲,2019年底幾個月時間股價飆升4倍多。在市值體量和股價表現方面,專注于大分子藥物的企業整體表現強于小分子藥物企業,后者僅諾誠健華市值有大幅上漲。
CDMO或CRO企業藥明生物、康龍化成上市后股價均有大幅上漲,藥明生物市值更是累計增加4.5倍,市值達到1500億港元。藥明生物市值高于所有生物醫藥創新公司,是信達生物的3倍左右。專注于大分子藥物的企業表現整體好于小分子藥物企業,但大分子領域各企業也各有不同。信達生物、君實生物、康寧杰瑞、百濟神州等抓住PD-1/PD-L1潮流的生物技術公司都有不錯的表現。
華領醫藥、歌禮制藥的發展模式有相似之處,從國外分別引進降糖藥GKA、丙肝藥物DAA類藥物,期望在國內與國外同步推進上市,搶占市場。前者引進產品臨床成功但降糖效果遠未達到招股書中預期;后者盡管產品成功上市但被吉利德產品等低價狙擊,股價因此一蹶不振。相比之下,擅長通過License-in建立研發管線的再鼎醫藥美股市值已經達到45億美元。
盡管國內生物技術公司多以fast follow為主,但在管線構建、差異化創新、臨床推進速度等方面有很大差異。即便競爭中勝出的研發公司,也面臨成熟藥企的強勢競爭。在同質化的背景下,銷售渠道的先發優勢對后起的生物技術公司來說是個巨大的挑戰。以PD-1抗體為例,恒瑞醫藥產品比君實生物、信達生物的產品晚上市半年,但銷售額反超前兩者。可預見的未來,國內生物醫藥仍將以fast follow為主,速度是第一要義,其次差異化創新可以帶來新的賣點。(生物制藥小編)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 標簽:mp3網站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