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集美加強豆芽監管 守護“菜籃子”質量安全
(通訊員曾曉晗)豆芽是老百姓餐桌上的家常菜,然而一些不法商家,為了一己私利,在豆芽的生產過程中非法添加對人體有害的添加劑或工業原料,改變豆芽的生產周期和外觀以增加產量和銷量。市場上的豆芽是否能放心吃,如何分辨“問題豆芽”,成為百姓十分關注的問題。
為規范豆芽生產加工和銷售單位的生產經營行為,守護百姓“菜籃子”質量安全,福建省廈門市集美區杏林市場監管所組織檢查人員開展豆芽質量安全專項檢查。
檢查人員以農貿市場、超市、食用農產品店等豆芽的銷售場所為重點,圍繞豆芽生產銷售過程中非法添加6-芐基腺嘌呤、4-氯苯氧乙酸鈉、赤霉素等物質的情況,詳細查看經營者是否記錄所銷售豆芽的名稱、產地、數量、供貨者的姓名、詳細地址及聯系方式等情況。督促、指導市場內農產品經營者者完善臺賬,落實索證索票、進貨臺帳查驗記錄等制度,讓食用農產品做到“可溯、可防、可控”,確保市場銷售的豆芽等食用農產品可追溯。截至目前,杏林市場監管所共出動執法人員35人次,檢查商超、農貿市場、豆芽經營主體84家次。
檢查過程中,執法人員還隨機抽取4批次豆芽進行農藥殘留快速檢測,重點檢測豆芽是否存在農藥殘留成分6-芐基腺嘌呤等物質成分,檢測結果均合格。結合檢查工作,執法人員進一步加大對轄區經營主體及群眾的宣傳力度,普及非法添加農藥的辨別、產品標識標簽規范以及“一品一碼”追溯等相關知識,為食用農產品市場監管工作營造良好氛圍。
據悉,“問題豆芽”的元兇主要是6-芐基腺嘌呤、4-氯苯氧乙酸鈉、赤霉素等物質,主要用于促進芽的形成、抑制根的生產、提高發芽率的低毒農藥。消費者應盡量選擇商場超市、農貿市場等正規渠道采購食物,不要到流動攤販處購買;在選購豆芽時,可以通過外觀的觀察進行初步辨識,謹慎購買外觀粗長,無根須,顏色鮮亮的豆芽;如購買到或在市場上發現不合格食品,可撥打12315進行投訴舉報。
- 標簽:體會凈身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