謠言“扎堆” 為黃瓜“平反”
夏季,各種新鮮蔬菜上市,讓餐桌豐富了不少,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清脆爽口的黃瓜。在市場上,出售的一些黃瓜頂部是帶有鮮花,也就是常說的“頂花帶刺”黃瓜,因為其新鮮、外形好而備受消費者喜愛。然而,網絡上卻流傳著一種說法,“頂花帶刺”和筆直的黃瓜使用了激素、噴了藥,這種說法靠不靠譜?我們請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科學技術部主任阮光鋒為您解疑惑。
“頂花帶刺”是固有特性 并不存在安全隱患
我們常吃的黃瓜的花基本上是雌雄同株異花,偶爾也出現兩性花。黃瓜果實為假果,可以不經過授粉、受精而結果,結出所謂的“頂花帶刺”黃瓜。實際上,這是黃瓜的生物學固有特性,不存在安全隱患。阮光鋒介紹說,冬春季黃瓜栽培種植過程中,由于受低溫、短日照、弱光等影響,黃瓜植株生長勢弱,生長緩慢。黃瓜在低溫、短日照條件下雌花數量多,座果率低,勢必影響黃瓜產量,就可能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針對這一情況,如果在開花當天或前一天用一定量的氯吡脲(Forchlorfenuron)藥液涂抹花柄,就能提高坐瓜率、增加產量,后來這種做法就一直沿用下來了。
所以,“頂花帶刺”并不能說明黃瓜有沒有打激素,使用“避孕藥”所致就更是無稽之談了。
筆直黃瓜不是噴了藥 是植物生長調節劑
很多人發現,現在的黃瓜和早些年的黃瓜有些不一樣了,不僅更水靈了“身板”也變得筆直了,就擔心筆直的黃瓜噴了藥,這種判斷并不正確。實際上,早在2018年,就曾出現相反的一種觀點,即“彎黃瓜都是打了藥”的說法,被多家媒體和專家證實為謠言。
黃瓜長得直是一種正常的形狀。黃瓜長得彎還是直,跟它的生長環境有很大關系。當環境溫度、光照和水源等因素適宜時,黃瓜的植株生長旺盛,直黃瓜的比例就會比較高。然而,當環境條件變得惡劣時,比如出現低溫、弱光、缺水和養分不足等情況,結出彎黃瓜的比例就會升高。對此,科學家們發現,如果在黃瓜花上涂抹濃度適宜的植物性激素就能改善果實的生長狀況,減少彎黃瓜的比例,從而提高黃瓜的產量和商品價值。
這其中最常用的的植物生長調節劑也是氯吡脲。
黃瓜合理使用氯吡脲 不會對健康產生影響
氯吡脲是一種市面上十分常見的植物生長調節劑,在植物中可以發揮類似激素的作用,目前在我國是允許在蔬菜中使用的。氯吡脲能改變內源性的激素水平,讓更多的花結成果,也可以調節黃瓜的生長。使用氯吡脲的黃瓜,讓沒有受精的果實也開始發育,就延緩了花的凋謝。它可以改善黃瓜的生長狀況,減少彎黃瓜的比例。
那么,使用了氯吡脲的黃瓜能否放心吃呢?實際上是大可放心的。
在推薦用法用量下,氯吡脲在果實和土壤里的殘留量都很少,不會對健康產生影響。與此同時,植物生長調節劑一般不會出現過量使用的情況,少量使用能促進果實生長 ,但過量使用不但不能使效果更好,反而會使果實畸形、抑制生長。所以,種植者一般不會過量使用。
此外,網上還出現了“使用了植物激素的黃瓜會使人性早熟、不孕不育”的說法。事實上,植物生長調節劑只對植物起作用,與動物避孕藥在結構、作用靶標和機理方面完全不同,并不會使人性早熟、不孕不育。
相關閱讀:夏吃黃瓜
剁椒拌黃瓜
制作方法:蒜頭切末,黃瓜拍碎,將生抽、醋、剁椒醬和白糖倒入黃瓜的碗中,攪拌均勻,鍋里燒熱油,爆香蒜,醬爆好的蒜蓉油倒入黃瓜的碗中,攪拌均勻即可。
黃瓜拌粉絲
制作方法:干粉絲泡發洗凈,將黃瓜洗凈刨絲,煮鍋里倒入清水燒開,粉絲煮熟后撈出過涼白開,姜、蒜洗凈切末并調入涼白開浸泡,再調入白醋、香油、醬油、花椒油、熟油辣子、糖,粉絲瀝干后拌入黃瓜絲,將調料淋入,攪拌均勻。(記者郭厚杰整理)
- 標簽:女協警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