謠言不可信!教你盡享美味小龍蝦
夏日來臨,城市夜經濟也迎來復蘇,約上三兩好友來點夜宵成為了極佳的休閑項目,這種場合怎么能少得了小龍蝦這種夏日限定美食呢。不過蝦“紅”是非多,一直以來關于小龍蝦的傳言就沒斷過:小龍蝦很臟,不光有寄生蟲,還重金屬超標、蝦頭里都是蝦屎不能吃……這些傳言是真是假?小龍蝦到底適合哪些人食用?正確吃法是什么?近日記者采訪了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科學技術部主任阮光鋒,讓他為您一一解惑。
小龍蝦在污水里生存?攜帶寄生蟲?重金屬超標?
小龍蝦因為食性雜,所以生命力很強,能在污染水體生存,但這并不代表它們就喜歡這樣的環境。
小龍蝦對于污水的忍耐程度是有限的,水質差會帶來繁殖困難、長得差、脫殼慢的后果。尤其在小龍蝦密度比較大的養殖條件下,如果水很臟,它們的活力就會顯著下降;天一熱,蝦就會大批死亡,而且也經不起長途運輸,所以養殖戶也會很注意水質保養。
關于小龍蝦身體里有寄生蟲,只能說有這種可能性:因為攜帶寄生蟲并非小龍蝦的“專利”,魚類、貝類也都可能攜帶。只要徹底煮熟,就不需要太過擔心。
還有一口大鍋是小龍蝦背不起的,那就是重金屬超標:一方面,正規養殖的小龍蝦不會生活在重金屬超標的臟水中;另一方面,小龍蝦也能把攝入的重金屬等污染物轉移到外殼,通過生長和脫殼來排出。
有研究數據表明,除了外殼,小龍蝦體內的重金屬大多集中在鰓和內臟中,而鰓和內臟主要集中在頭部,我們吃的尾部并無太多重金屬,所以引起中毒的可能性不大。
蝦頭里有什么?“蝦黃”能吃嗎?
很多人吃了很久的小龍蝦,也不清楚蝦頭里有什么?每次掰開蝦頭后黃黃的東西又是什么?
這就要從小龍蝦的結構說起了,別看它體積小,但人家五臟俱全。小龍蝦的重要部位都集中于頭胸部,包裹著很多器官,例如腦、心臟、肝臟、胰臟、口器、輸卵管、腸道等。由于消化功能在頭部進行,因此蝦頭確實容易富集重金屬,隱藏微生物與寄生蟲,所以不建議大家食用蝦頭。
關于“蝦黃”,阮光鋒指出,蝦頭里的“黃”其實既不是蝦卵也不是蝦屎,而是小龍蝦的消化腺,也就是肝胰腺,它的主要作用是幫助小龍蝦消化食物。
一些針對“蝦黃”營養的分析研究發現,“蝦黃”里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不飽和脂肪酸,其中脂肪酸是它的一大特色,比如DHA,EPA等,這些營養素對我們的健康大有益處,因此蝦黃是可以放心吃的。
不過由于小龍蝦體積有限,多數時候我們吃到的“蝦黃”并不豐富,而且吃的時候也不是特別方便;如果挑不好,還會吃到其他并不好的內臟,比如鰓,小龍蝦靠鰓過濾水中雜質,容易富集毒素。
“所以,如果喜歡吃蝦黃,也不嫌麻煩,還特別會吃,那倒非常值得吃蝦黃。但是,如果實在覺得麻煩,不吃蝦黃也不用可惜。”阮光鋒解釋道。
小龍蝦到底該怎么吃?
推薦大家選擇信譽較好的中大型餐廳品嘗小龍蝦,謹慎選擇路邊攤,拒吃不新鮮或死掉的小龍蝦:因為死蝦炒制時在鍋中沒有掙扎,尾部是直的,一定要吃尾巴卷起來呈蝦球狀的。
食用時除了應丟棄蝦頭和蝦黃外,還要記得把蝦線去掉:蝦線是蝦的消化道,或多或少會存在未消化的食物殘渣和沒來得及排出去的排泄物。盡管煮熟后已滅菌,但絕大多數人心理上難以接受,其次口感也不佳。
中國營養學會《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建議成年人每日攝入水產品40g
- 標簽:聚氨酯彩鋼夾芯板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