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美味 過量食用小心患上“荔枝病”
荔枝是春夏兩季的水果,從二月份到七八月份,都有不同品種的荔枝上市。古人說“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天生麗質難自棄的荔枝從古到今都是備受歡迎的水果,甜美多汁又營養豐富。不過,荔枝雖好,但“荔枝病”卻是懸在人們頭上的一把“利刃”。如何更科學地食用荔枝?聽聽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科學技術部主任阮光鋒的解答。
“荔枝病”實為低血糖反應
所謂“荔枝病”,醫學上稱之為荔枝急性中毒,是一種由于吃荔枝而引起的低血糖癥!袄笾Σ 痹瓰槔笾υa地的地方性疾病,但近年來隨著市場的繁榮和交通的發達,該病在非產地亦可發生。
為什么會出現“荔枝病”?一開始人們都認為這是荔枝中的果糖惹的禍。荔枝中含有大量的糖,而且很大一部分是果糖。果糖比蔗糖和葡萄糖都要甜,這也是荔枝很甜的原因。
果糖和葡萄糖雖然化學結構很相似,但人體內的代謝途徑完全不同。果糖會直接刺激胰島素的分泌,吃太多荔枝后就會刺激胰島素分泌,在胰島素往下拉低血糖的時候經常不能及時收住勁兒,就使血糖降得太低,最終引起低血糖癥狀。
不過,這種解釋其實也有它的問題。因為荔枝中的果糖雖然不少,但還有很多食物中都有大量的果糖,例如大棗、葡萄以及葡萄干等,我們現在吃的很多加工食品中還會用到果葡糖漿,為什么都沒事呢?所以,說“荔枝病”的元兇是果糖可能是冤枉它了。
研究發現,導致“荔枝病”的原因是因為荔枝中存在著兩種毒素:次甘氨酸A和α-亞甲環丙基甘胺酸,這兩種毒素會影響人體的糖代謝。一次性吃太多荔枝,果糖的大量攝入,無法在肝臟中轉化為葡萄糖被人體吸收,就會開始分泌胰島素,使肝臟血糖濃度降低,從而導致血液中葡萄糖供應不足,引發低血糖。
“荔枝病”患者會產生突發性低血糖、頭暈、心慌、臉色蒼白、易饑餓、出冷汗等癥狀,嚴重者可能會出現抽搐、呼吸不規則、脈搏細弱,甚至突然昏迷等癥狀,發病者多為兒童。
一旦得了“荔枝病”,如果病情不重,只需要停止食用荔枝,并喝些糖水休息片刻便可有效緩解癥狀;倘若病情嚴重,建議送往醫院給予葡萄糖補液,醫生將會針對低血壓、抽搐等癥狀給予對應的治療。
糖尿病患者食用荔枝要當心
盡管大量食用荔枝會引發低血糖反應,但是專家提醒糖尿病患者,以此降低血糖的方法并不可取。
這是因為荔枝所謂的降血糖實際上是由于大量食用荔枝后,果糖積聚在血管內,來不及轉變成葡萄糖;另外進食荔枝后往往影響食欲,沒有再進食主食,結果造成血中葡萄糖過低,并不是它本身有降糖作用,如果再加上患者服用降血糖藥的作用很容易造成嚴重低血糖事件。
其實大量進食荔枝引起的是暫時低血糖,如果少量進食荔枝,機體還是有能力及時把它轉化為葡萄糖的,必然使血糖升高更多,會加重糖尿病病情,所以糖尿患者不可貪吃。
還能給孩子吃荔枝嗎
“荔枝病”是針對所有年齡層的人來說,只要吃荔枝過量,都有可能得“荔枝病”。但是我們經?吹綀蟮,有些年齡較小的兒童一口氣吃了幾十顆荔枝后,出現口渴、乏力等癥狀,嚴重者甚至昏厥,送醫后確診為“荔枝病”。
為什么兒童比大人更容易患荔枝病呢?這是因為肝糖原是由許多葡萄糖分子聚合而成的物質。葡萄糖聚合物以糖原的形式儲存于肝臟,當機體需要時,便可分解成葡萄糖,轉化為能量。兒童進食過多荔枝,但體內的肝糖原又轉化不足,糖代謝調節失常,就易引發低血糖。
此外,兒童食量較小,往往吃了太多的荔枝后就不吃其他食物了,人體必需的其他營養得不到有效補充,也就加劇了低血糖的發生。所以,只要兒童不是空腹吃很多荔枝,就不用太擔心。
每天食用荔枝勿超300克
如何正確吃荔枝呢?只要注意三點。首先,荔枝要適量吃。健康飲食的一大理念是要均衡飲食,每種食物都適量吃,不多吃。我國膳食寶塔推薦成人每天吃水果200~400克即可,像荔枝等糖分高的熱帶水果盡量不要超過300克。按照一個荔枝20克計算,大概是每天可以吃10~15顆荔枝。
其次,空腹食用荔枝更容易患上“荔枝病”,F代醫學認為,“荔枝病”發病的原因主要是空腹進食大量荔枝,引發低血糖癥。因此,不要空腹吃太多荔枝,尤其是老人和小孩,建議在兩餐之間食用荔枝,以避免空腹食用對人體帶來的損傷。
此外,千萬不要吃沒有成熟的荔枝。研究發現,沒有成熟的荔枝中,低血糖毒素含量會更高,所以,盡量買熟透的荔枝吃,沒有成熟的不要吃。(記者 張盼盼)
- 標簽:跳蛋有什么用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