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開封市開展常態化食品送檢活動
“麻煩幫忙測一下我買的蔬菜有沒有問題。”張女士將剛買到的生菜遞給了檢測人員。河南省開封市食品藥品檢驗所的工作人員董宇將少許檢測液涂抹于菜葉表面,再用白色試紙擦拭被涂抹處,約3分鐘后,試紙顏色變藍。董宇檢驗過程中操作規范、動作嫻熟。“你的生菜是安全的”,董宇說,“蔬菜農藥殘留快檢采用酶抑制法,試紙顯示藍色說明蔬菜沒有問題,如果不變色說明農殘超標。”
除了市民和游客送選的蔬菜和肉類,為了促進疫情后夜經濟的發展,開封市市場監管局還在鼓樓夜市、西司夜市、汴梁小宋城餐飲集聚區等地隨機抽檢了65個批次的食品,其中涵蓋生鮮肉、水果、蔬菜、水發產品、新鮮水產品、豆制品等,檢測結果顯示,所有食品均合格。
這是正在開封市開展的食品送檢活動場景。在開封,老百姓送樣,市場監管部門來檢測,已成為街頭巷尾老百姓熱議的話題。為了確保食品安全,落實“六保”“六穩”,助推開封市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的深入開展,開封市開展常態化食品送檢活動,并已延伸至餐飲行業、大型商超。截至目前,該市已完成4190批食品快檢。
有關專家表示,社會各界對食品安全監管充滿期待,但有時又對監管部門和檢驗機構的公信力存在習慣性質疑,根本原因就在于群眾對監管機構采取的措施、檢測的結果、監管的過程等缺乏應有的了解。缺少足夠的透明度、知情權與參與感,一度讓群眾對食品安全監管工作頗有微詞。開封市市場監管局的措施,不僅拓寬了食品抽檢范圍,更大的意義還在于將市民引入食品安全監管體系中,既讓群眾有了消費安全感,也向社會公開了參與食品安全監管的渠道,有助于形成社會共治的局面。
食品種類繁多、市場主體數量龐大,抽檢不可能也沒有能力和必要窮盡覆蓋。群眾關注與懷疑什么食品、懷疑什么地方的食品,監管部門就有針對性地抽查什么食品,顯然效率更高、效果更好。同時,把抽查的決定權交給群眾,更有利于獲得群眾的信任,規避監管機構徇私的嫌疑。抽檢的結果及時向群眾公布,隨檢隨通報,也可以滿足群眾知情權,增強對食品安全的信心。而向社會公布檢測結果,可以倒逼商家更好地履行經營食品的安全保障責任。
據開封市政府食安辦主任,開封市市場監管局黨組書記、局長姚春貴介紹,開封市市場監管部門已引導全市大型農貿市場和大型商超、餐飲集聚區建立快檢室,在全市的夜市、牛羊肉交易市場、農貿市場等處建立檢測站,未來有望實現所有檢測數據共享。下一步,開封市市場監管、農村農業、糧食等食品監管部門將進一步順應社會關切,在制度機制、方式方法上創新,開門監管,推動從單純的行政監管向保障食品安全的人民戰爭轉變;滿足市民知情、參與、監督訴求,增強監管的社會透明度;調動和發揮市民的積極性,壯大食品安全監管的社會力量,對種植、養殖及食品生產、加工、營銷、餐桌等環節從業者形成更強有力的威懾。
- 標簽:馮德倫舒淇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