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醫學
據《中國醫學百科全書》,運動醫學是體育與醫學相結合的邊緣學科。根據國際運動醫學會定義,運動醫學是研究運動與缺乏運動對機體生理病理影響的綜合學科。廣義上,運動醫學涉及運動營養、運動康復、醫務監督、運動創傷等。本文僅討論狹義的、也是目前創新較為活躍的起源于骨科創傷學的運動醫學。
運動醫學起源于骨科創傷學,由于運動創傷處理的問題都與運動有關,在發病規律、診斷和治療原則、預后等方面又與普通創傷骨科有所不同,為了更好的處理運動性損傷,才將運動醫學從骨科中分離出來。1928年國際運動醫學聯合會成立,50年代以后,世界運動醫學發展較快,歐美相繼建立了許多運動醫學中心和研究所,一些大學也開展了運動醫學的科學研究。我國的運動醫學始于上世紀50年代,1959年北京醫學院率先建立了運動醫學研究所,隨后全國各地也相繼成立了運動醫學研究機構。
運動醫學VS傳統骨科
運動醫學和傳統的骨科相比是比較年輕的一門綜合性學科,它分支于骨科,但和康復醫學、生物力學、體育學相結合和交叉,所醫治的領域即骨與骨之間的連接處,例如肌腱、軟骨、半月板、韌帶等。
在治療效果和方法方面,相對于傳統骨科,運動醫學更加重視對運動者的科學指導,以及在運動中骨與關節以及周圍組織的損傷進行有效的治療和康復。
運動醫學和傳統骨科對患者愈后效果的要求有很大不同,前者更加重視患者術后運動功能的恢復,后者僅要求普通人在發生損傷后,能夠恢復其日常的基本生活需求即可,不要求其恢復運動能力。
全球運動醫學市場持續增長,中國市場矚目
目前運動醫學市場已經覆蓋39個國家和地區,日益增長的運動損傷將驅動其增長速度。2018年全球關節鏡(包括植入物和設備)市值接近60億美元,同比增長8%,高于傳統骨科市場增速(5%左右),按此年復合增長率,預計2024年全球運動醫學市場將超過90億美元,是未來骨科市場增長最快的細分領域(見圖1)。比如美國、中國等國家對體育行業的重視和訓練強度,運動損傷的年復合增長率為6%-8%。其他驅動關節鏡市場的因素還包括肥胖率的增加、人口老齡化的不斷上升和降低患者成本及康復時間的微創技術。
圖1為全球運動醫學市場規模及預測
運動醫學的發展基于關節鏡耗材和設備技術的革新,特別是關節鏡可以在更微小的切口下處理更為細小且嚴重的損傷,符合現代醫學的發展趨勢。雖然為了降低手術失敗的發生率,全球醫保將降低賠付率,但是這一情況會隨著關節鏡手術適應證的增多,手術量需求的增長而得以彌補。另外,隨著中國、巴西等國家對醫生關節鏡技術培訓的逐漸展開、新產品的引進、患者教育的普及,這些地域的關節鏡市場將快速發展起來。
就目前全球市場而言,預計2020年北美仍將占據主導地位,收入占比或達49.45%。這主要是由于大多數運動醫學公司在北美都設有生產部門及子公司,是整個市場的重要參與者。此外,政府為促進健身和體育運動所采取的宣傳活動,建設的完善醫療基礎設施,以及不斷增加的消費者支出都是促成該地區運動醫學發展的重要因素。
但預計未來增長最快的地區將是亞太地區,尤其會體現在中國市場。2015~2021年預計中國運動醫學市場的年均復合增長率為23.4%,這與人們越來越多地參與體育運動以及對運動損傷和治療的認識逐步提高等因素有關(見圖2)。
圖二為中國運動醫學市場規模及預測
國內運動醫學市場競爭愈加激烈
據調研統計,中國運動醫學終端2019年市場規模約為26億元,年增長率超過25%。盡管市場發展迅速,但由于進口產品先入為主,中國運動醫學市場目前仍處于進口廠家壟斷的狀況。進口廠家占據了近90%的市場份額(見圖3)。
圖3為中國運動醫學市場競爭格局
國產品牌發展緩慢,其原因主要是受限于技術壁壘,對市場認知不足,產品注冊周期長等因素。隨著國內醫保限價,和國家戰略大力發展國產醫療器械,骨科領域國產產品逐漸擠壓進口品牌市場,創傷領域國產的品銷售份額已經實現反超,這也為國產運動醫學未來的發展給予了充分的發展空間。
國產企業目前正積極布局運動醫學領域,上市公司中,凱利泰(利格泰)、大博醫療、春立醫療,威高等均在積極布局,但產品線較全的僅有凱利泰(利格泰),非上市公司德美醫療、杭州銳健、天星博邁迪產品較全,整體來看,國產企業發展雖處于初始階段,但已具備了與外資競爭的能力,國產替代有望開啟(見表)。
表為國內運動醫學廠家布局情況(已取得注冊證)
目前,按照產品注冊證及產品線完成度,利格泰、德美醫療、天星博邁迪、銳健暫時位于國產運動醫學廠家第一梯隊,在此賽道上的國產廠家還有依靠傳統骨科發展運動醫學的大廠,如春立醫療、威高骨科、大博醫療、納通醫療,另外還有運怡醫療、青島九遠、中安泰華、瑞朗泰科等新勢力廠家。運動醫學進口替代才剛剛開始,即使行業第一梯隊的廠家,目前也只是在完成進口產品的仿制,如果想實現進口替代,與進口產品形成真正意義上的競爭,國產廠家需要重視與醫生合作,做出技術上有競爭力的產品,適合中國市場的產品,同時輔以強大的營銷推廣能力,為醫生提供多層次培訓,幫助醫生掌握運動醫學手術的同時培養用戶習慣,鑄就品牌護城河,才是破局的最佳路徑。醫療器械的推廣在于品牌,品牌效應的建立需要不僅僅是技術積累,還需要市場培育來得到用戶的認可。
期待未來,國產運動醫學企業能在外企壟斷的市場中有所突破。(思宇醫械觀察供稿)
- 標簽:薄荷糯米蔥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