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外科吻合器產業現狀和發展趨勢
吻合器是外科手術中替代傳統手工縫合的醫療器械,它主要用于對人體內各種腔道和病變組織的離斷、切除、吻合以及對器官功能的重建。隨著微創外科手術的發展,在消化道重建手術中,吻合器吻合已經逐漸代替手工縫合成為腹腔吻合操作的主要方式。近年來,隨著吻合器在臨床上的廣泛應用與普及,吻合器行業迎來快速發展。
吻合器的結構和分類
吻合器是外科手術中常用的醫療器械,臨床應用廣泛,種類也多種多樣,但其基本工作原理都是基于Hultl和Fisher的B形縫釘模式。以腔鏡吻合器為例,該吻合器主要由釘匣、手柄、傳動組件等構成,其中釘匣中有刀片,在吻釘吻合組織的同時完成組織的離斷。釘匣中共有6排吻合釘,在將組織切斷后,兩邊各三排吻合釘在抵釘座的作用下彎曲成“B”形,完成組織的釘合。(圖1所示為吻釘形變情況)
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和加工工藝的進步,一次性使用吻合器逐步替代可重復使用吻合器,并從單一的消化道吻合器發展到應用于不同手術、不同部位的分門別類的吻合器系列。其中,按照結構和功能不同,可將吻合器分為八種類型(見表1)。根據手術方式不同又可以分為開放式吻合器和腔鏡吻合器。其中,腔鏡吻合器由于手術局部創傷小、應激反應輕、術后恢復快等獨特優點,越來越受國內外臨床外科醫生的推崇。
我國外科吻合器發展現狀
根據國家藥監部門及吻合器行業協會的研究數據,全球吻合器市場將由2017年的33.8億美元增加至2022年的47.8億美元,年增長率達到7.2%。中國吻合器市場規模由2014年的36億元增加至2019年的107億元,年增長率為17%,其中腔鏡吻合器增長速度更是超過了30%(見圖2)。
圖2
由圖2可以看出,國內吻合器市場逐年上升,并且腔鏡吻合器銷量已經超過了開放式吻合器,增長速度達到年均25%左右。隨著微創外科技術的快速發展,腔鏡吻合器市場將持續加速擴張。然而,近年來國內吻合器市場主要由外資主導,2019年進口吻合器占據整體市場的73%。如將吻合器分別從開放式和腔鏡式來看,差異更加明顯,如表2所示。國產開放式吻合器產品經過多年的努力已經獲得了50%的市場份額,目前國產和進口產品格局相對穩定,競爭激烈。而腔鏡式吻合器由于技術水平較高,市場由外資品牌主導,進口產品市場占比達85%。
目前,我國有吻合器相關業務公司250余家,其中具有研發能力的公司不足100家,查詢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網站發現,國內吻合器注冊證共有975條。我國吻合器行業產業集中度總體偏低,呈現小而散的狀態,還沒有形成規模化發展格局。此外,我國吻合器產業創新能力偏低,以高技術的腔鏡式吻合器為例,在外資品牌中,主要以強生和美敦力的產品為主,分別代表了兩大產品類別。國內大多數廠家生產的為美敦力款吻合器,如法蘭克曼、天津瑞奇、北京派爾特等,產品同質化嚴重,競爭激烈,國內生產強生款吻合器的廠家較少,只有江蘇風和、常州華森、山東威瑞等。
近年來,在國產替代的政策支持下,國內涌現出一批優質的吻合器企業,如上海逸思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腔鏡吻合器產品具有全球首創的60°超大轉角,并且將鈦釘的成釘形態改為圓弧形,不同于傳統強生系列的類矩形;常州健瑞寶醫療器械有限公司推出的新一代腔鏡切割吻合器及釘倉,采用“非等高縫釘成型”專利技術,全面提升了產品縫合和止血性能等。
發展趨勢及行業前景
吻合器的出現雖然給醫生和患者帶來了巨大的好處,但依舊有術后并發癥的存在,吻合口瘺、吻合口狹窄和吻合口滲血等并發癥甚至會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相關研究表明,術后并發癥與多種因素有關,包括患者的體質、醫生的專業化程度和操作水平等。目前臨床上使用的多為機械吻合器,需要手動壓榨和手動擊發,需要醫生憑借個人經驗判斷吻合所需要的壓榨時間、壓榨強度和切割速度以及根據組織厚度選擇對應的吻合釘,這導致吻合效果很大程度上依賴于醫生的操作水平。
為了建立更為安全有效的吻合口,在使用吻合器的過程中需要保證均勻用力、壓榨組織強度合適、壓榨時間合適和選用的釘倉適合組織的厚度,而吻合器的電動化、智能化則是解決這些問題的有效方法。
目前,一些公司已經對吻合器的電動化、智能化進行了研究,如強生Powered Echelon FlexTM系列吻合器和北京派爾特的一次性電動腔鏡吻合器,都有效提高了吻合質量、有利于患者在手術后的傷口恢復。美敦力公司在2015年發布了Signia
- 標簽:斗羅大陸之游戲系統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