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手術后醫生頻繁和你“握腳”?3種情況要掌握
影視作品中醫患握手以及查房的場景相信大家都比較熟悉了。手術后,外科醫生需要到病人身邊查房,以及時了解病人的術后恢復情況,及時調整治療策略。那么你想象中的脊柱手術后醫生查房會是一種什么情景呢?
事實上,當做完脊柱手術后,醫生除了關注病人的各項生命體征,如心跳、血壓、體溫等指標,以及手術切口的引流和愈合情況外,還喜歡關注病人的腳(包括整個下肢),甚至喜歡在病人腳上捏捏戳戳,讓病人和家屬摸不著頭腦。
好奇如你,一定滿腦子問號。到底怎么回事,聽我慢慢道來。
第一種情況:感受下肢的皮膚溫度,判斷下肢的血供情況。如患者出現下肢皮膚溫度降低,那么還會再摸一下足背動脈的搏動是否良好,接下來醫生就要進一步考慮原因。如果是因為保溫措施不足引起的,會叮囑病人蓋好被子,注意保暖;如果腳趾和足部遠端溫度較低,同時伴有脈搏細弱、心跳快,甚至出冷汗,得考慮病人血壓偏低、循環容量不足甚至出現了休克;如果合并了足背動脈較術前搏動明顯減弱甚至消失了,要高度懷疑出現了動脈血栓,一旦證實動脈血栓堵塞下肢動脈,需要聯系血管外科緊急手術取栓。
第二種情況:判斷病人是否有下肢腫脹。如果懷疑有腫脹,或者需要判斷腫脹程度的時候,醫生會用手指在腫脹的部位再按一下,特別是小腿前方,如果手指一按就出現皮膚凹陷,說明下肢腫脹程度不輕,要高度警惕出現了下肢深靜脈血栓,可能需要進一步檢查。
一項研究指出,若脊柱手術不進行任何干預,可能發生深靜脈血栓的概率為2.9%~14%。下肢深靜脈血栓最大的危害就是血栓脫落導致肺栓塞,對患者的生命有極大的威脅性,因此脊柱手術后積極預防和盡早發現深靜脈血栓是術后的重點關注內容之一。
第三種情況:檢查手術后的神經恢復情況。很多脊柱疾病會導致下肢皮膚的感覺異常,在手術前醫生會使用叩診錘進行檢查并記錄皮膚的感覺情況,檢查的針頭劃過皮膚時可能會有輕度的不適感。在手術后,醫生可能會用手觸摸術前感覺異常的位置,檢查感覺變化,這既可以減少使用工具檢查給病人造成的不適感,也可以方便快捷地評估下肢感覺情況。一些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病人,會有直腿抬高試驗陽性。這是因為當病人下肢伸直并抬高時,腰椎神經根會被牽拉,如果在腰椎神經根出口處有卡壓或者神經根水腫時,抬高下肢就會出現神經放射性疼痛。手術后檢查直腿抬高的程度,可以判斷神經根減壓是否徹底、術后神經癥狀恢復的情況等。
直腿抬高試驗:膝關節伸直抬高下肢,如果誘發坐骨神經痛則為陽性,同時需要記錄抬高的度數,能抬高的度數越小,說明神經根卡壓越重。加強試驗:在疼痛明顯減輕或剛好消失的位置背屈踝關節,再次誘發疼痛,則為加強試驗陽性。
因此,可別小看了脊柱外科醫生術后“握腳”的小小動作,它們可以提供很多病人的身體信息給醫生,為醫生指定診療計劃提供重要的參考。
本文由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骨科主任醫師董健進行科學性把關。
- 標簽:男性保健藥品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