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運動:要速度與激情,更要自身安全防護
2022年北京冬季奧運會離現在只有一年多點的時間了,隨著冬奧會腳步的日益臨近,對冰雪運動的喜愛在我國廣大民眾中持續升溫。入冬以來,北方地區大大小小的滑雪場人頭攢動,男女老幼頭戴鮮艷的滑雪帽,手持雪杖,足踏滑雪板,在雪地上縱情馳騁,展現出了“速度與激情”的絕美寫照。
一個可喜的現實是,作為一項具有刺激性、挑戰性的冰雪運動,滑雪和滑冰等體育項目已走進普通大眾的生活,越來越多的家庭及發燒友樂享其中,在錘煉身體的同時,還能充分體驗征服自然的快感和成就感。盡管滑雪好處多多,但安全隱患不可不防。近日,中華醫學會運動醫療分會常委、中國醫師協會運動醫學分會委員、黑龍江省醫院骨科三病房教授呂偉指出,在盡情享受冰雪樂趣的同時,首先要有防患未然的意識,自我保護必須放在第一位;要掌握雪上運動的知識、技巧和要領,事先做好熱身準備;在遭遇意外時,要學會一般傷情的現場處理,并及時到?漆t院就診。
風馳電掣背后的隱憂
呂偉指出,從醫學角度看,滑雪對人體健康的益處是很大的。首先是補鈣和強筋骨。在戶外滑雪時,能夠接受陽光照射,易于鈣的吸收,可達到強健筋骨之效果。人們在體驗冰雪樂趣的同時,還增強了身體力量、平衡能力、協調能力和柔韌性。二是生活在城市的人們,長期受環境的喧囂和霧霾的影響,呼吸系統疾病已是屢見不鮮。雪場群山環繞,遠離噪聲和污染,呼吸清新的空氣,自然能起到“洗肺”的功效。三是處于漫漫的嚴冬里,有的人時常會變得憂郁、沮喪、易疲勞、注意力分散、工作效率下降,而改變這種“冬季抑郁癥”最基本的方法就是運動,特別是像滑雪這樣的室外運動,恰好是調整情緒、減輕壓力的最佳手段之一。四是滑雪和跑步、游泳一樣,都屬于有氧運動,能夠增強心肺功能。
盡管滑雪帶給人們極大的刺激感、滿足感和征服感,但其速度太快,必須要穿戴特殊器具,如果缺少技巧和應變能力,很容易跌跤和受傷。一項普通高校冬季冰上運動損傷調查與研究結果顯示:學生在冰上課上的受傷率高達24.1%,其中下肢受傷率為65.6%。這些常見的損傷有扭傷、切傷、骨折、摔傷、脫臼、頭部外傷、脊椎損傷和內臟損傷,凍傷也時有發生。其中,比例較大的是扭傷、拉傷和骨折,這三類傷情占滑雪損傷總數的70%~80%。呂偉指出,扭傷和拉傷排在首位,占滑雪損傷的三成多,而膝部傷害高達80%。臨床上,在滑雪運動膝關節損傷中,以內側副韌帶和半月板損傷居多;踝關節則是滑冰、單板滑雪易損傷的部位。
臨床幾種常見的傷情
一個學術界的共識是,冰雪運動損傷好發部位與運動方式有關。呂偉詳細地解釋說:滑板細長,在轉彎調整方向時,需要整個身體的協調動作來完成。而滑雪鞋將踝關節牢固固定,并與滑板連為一體。人在摔倒時只能倒向側方,與人們的日常習慣不同。膝關節是人體中的結構最復雜、關節最大、杠桿作用最強、最容易受損的關節,而且膝關節本來就不是一種完全吻合的結構。滑雪作為一種速度和技能性項目,在整個比賽、鍛煉的過程中,不斷做滑降和回轉動作,對膝關節的力量和柔韌性要求相當高。膝關節不斷地進行屈、伸、扭轉,承受了相當大的負荷,極易使肌纖維拉傷和韌帶損傷。在滑雪運動中膝關節壓力過大,如果滑板受樹木、雪溝的阻礙或在較深的積雪中轉彎時,致使滑板突然交叉,也會突如其來地造成膝關節韌帶損傷、半月板損傷、髕骨骨折等。
呂偉在臨床中注意到,踝關節損傷在滑冰或單板滑雪中更多見。國外亦有大量針對單板滑雪踝關節損傷的研究報道,證實踝關節受損以初學者最易發生,且多集中在前側腿位置。有一種單板滑雪所特有的距骨側突骨折,被命名為“單板踝”,占踝關節骨折的l/3,其損傷機制多為滑行者落地時踝關節背屈、外旋和內翻。釀成這類損傷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穿戴了軟式雪鞋,這種雪鞋本可以讓踝關節有更好的活動度,更方便選手完成動作,但其潛在的隱患也逐漸被人們認識到?上驳氖牵陙碥浭窖┬饾u淘汰,復合式雪鞋取而代之。據介紹,復合式雪鞋是由硬質內膽和一個較軟的外殼制成的,既能充分保證踝關節足夠的活動度,又能提供足夠的保護。這種雪鞋的大量應用,使“單板踝”及踝關節扭傷的比例急劇下降。但是國內很多雪場還在出租軟式雪鞋,這就提示滑雪者在租鞋及購鞋時,需要注意挑選。
根據呂偉的臨床經驗,“單板踝”初期與扭傷相類似,普通X光片是很難看出的,需要借助CT掃描進行診斷。而其他骨折病人因癥狀重,易于檢查,往往會得到及時診治。還有一個情況是,盡管韌帶損傷呈現腫脹、瘀斑時,但放射線片檢查骨骼正常,可以行走,所以韌帶的損傷更易被忽略;若不能得到及時有效醫治,將會造成關節松弛、關節不穩,容易“閃腳”,最終落下踝關節骨關節炎的毛病。相對于踝關節的傷病,上肢損傷往往是在突然摔倒時,用右手支撐、推擋所致,包括肩肘腕關節損傷、骨折等,而肘關節脫位則很少見。
損傷病因有如下幾條
據了解,呂偉在黑龍江省最早開辦運動創傷?,根據他的經驗,冰雪運動的傷損原因主要有如下八點:
一是在摔倒時,人們出于自主保護反應和本能,直接用手著地,這一驟然受力的結果,容易帶來上肢關節扭傷、脫臼和骨折,如手腕關節、肘關節、上臂和肩關節的損傷。
二是滑雪運動的本身技術特點,要求人的膝關節在一定屈曲范圍內屈伸、扭轉,因而容易導致膝關節損傷,主要包括膝關節內外側副韌帶損傷、前交叉韌帶損傷、半月板損傷、髕骨骨折。膝關節側副韌帶主要功能在于穩定膝關節側向動作,在滑雪運動中,內側副韌帶損傷要較外側副韌帶損傷常見得多。
三是踝關節是人體下肢一個很重要的負重關節,踝關節損傷大多是由于運動員技術動作不規范或落地不穩所致,由于外部原因引發的動作變形也是踝關節損傷的重要原因。踝關節扭傷中,以內翻位損傷為最多見。
四是和初學者相比,中高級水平的滑雪者更易產生眉部損傷。向前摔倒是80%以上肩關節損傷的最大誘因。肘部損傷常見的有肘后脫位和鷹嘴骨折,這兩類損傷在高水平愛好者中較常見。
五是對于滑雪初學者來說,身體重心掌握不好,容易向后摔倒,因頭部后側著地而發生腦震蕩等癥狀。
六是在摔倒時,由于與雪面、器具或他人碰撞,容易形成表皮擦傷、軟組織損傷或腹部損傷;而雪鞋不合適,由于磨腳而造成的損傷或雪板刃鋒利造成割傷等。
七是肌肉痙攣,即肌肉不自主的強直性收縮,非常痛苦。冬季外界環境溫度較低,運動員肌肉粘滯性加大,關節靈活性下降,極易驟發肌肉痙攣。
八是滑雪項目一般都在野外的雪山中進行,其環境溫度一般都在零下一二十度左右,因外部的寒冷條件,特別是突然的降溫,極易使人體被凍傷。
損傷預防措施有哪些
呂偉強調,滑雪者應有起碼的安全意識。首先,滑雪開始前需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使機體達到或接近高效率的生理要求,以盡快適應滑雪運動,減少外傷的可能。其次,滑雪運動是運動強度比較大的項目,每次滑行對人的體能消耗都很大,應盡量縮短在疲勞狀態下進行滑雪的時間,保證必要的休息和合理的營養補充。再次,滑雪應在專業教練員的指導下,全面掌握滑雪的基本技術和技能,才可以練習滑行,要避免爭強好勝、急于求成的心理。此外,初學者在選擇滑雪場地時,坡度不能太陡,6°左右為宜,滑雪道要寬,雪質要好。還要遵守雪場安全規范,注意乘坐纜車上下索道的安全。
與此同時,選擇好滑雪運動裝備與器材,有助于防患未然。呂偉提示說,合適的滑雪運動裝備能夠確保把危險系數降到最低。氣溫低、風力大、霧天和雪天等惡劣的氣候條件下,能見度差,對視覺干擾大,傷害事故概率高。因此,冬季在戶外滑雪,挑選保溫、防水、透氣、有一定摩擦力、色彩鮮明的滑雪服、滑雪帽和手套等,對防范凍傷至關重要。此外,其他的保護裝備如滑雪鏡、護膝、護肘、護臉等防護用品,在滑雪中同樣有所幫助。呂偉還建議,滑雪者在選擇滑雪器材時,應選用與本人身高、體重等相匹配的雪板、雪杖、雪鞋,并嚴格檢查器材質量,特別要對在滑雪場租賃的器材認真查驗,同時請專業人員調節好滑雪板脫離器的強度。
最后,呂偉指出,滑雪場作為責任主體,務必要建立健全安全保障與醫療救護服務體系。所有滑雪場均應配備專員,定時檢修造雪及壓雪設備,以確保雪質的優良。巡護員要定時清理雪道上的冰、石塊等異物,定時檢修安全網。滑雪場需在危險地段設立明顯的警戒標志,規勸技術較差的初、中級滑雪者在適宜的線路滑行。在滑雪道內設施的周圍,如索道立柱、變電箱、機械停放處等可能潛伏危險的地方,須用安全網圍住或用彈性軟體物圍裹。同時,要配備專員定時廣播滑行規則,以提醒滑雪者增強安全意識。滑雪場應配備足夠的滑雪指導員和安全巡察救護人員,并佩戴明顯標識。雪場要設置醫務人員及急救室,配有救護運輸設備及各種急救藥品和救護器材,以保證滑雪者一旦受傷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救治。(衣曉峰)
- 標簽:scripthook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