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假日暴飲暴食就是為自身健康“埋雷”
“老去又逢新歲月,春來更有好花枝。”牛年春節臨近,因為疫情無法出行的人們,醉心廚藝、好吃好喝成為居家首選。然而將因為吃喝玩樂缺乏節制或者情緒波動大,而導致消化系統背負沉重“包袱”的現象時有發生。《黃帝內經》指出:“高粱之變,足生大丁”,“因而飽食,筋脈橫解,腸薄為痔”。通俗地說,吃得太肥膩,足底容易生瘡;飽食過當,不僅損傷筋脈,還會使腸壁變薄,形成痔瘡。甚至樂極生悲,致使突發疾病乃至生命危險不期而遇。
在這里,黑龍江省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消化病學分會秘書長、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二院消化科副教授宋吉濤博士向公眾提醒:年節假日一定要注意加強自我保健、節制飲食,以杜絕消化系統“節日病”。《黃帝內經》中有句話:“陰氣者,靜則神藏,躁則消亡,飲食自倍,腸胃乃傷”。這話意思是說人體五臟精氣,安靜則精神內守,躁動則易于耗散。若飲食過量,腸胃就要受損。因而,尤須警惕急性胰腺炎、膽結石及急性胃腸炎、胃擴張、消化道出血的“偷襲”,避免給自己的身體“埋雷”。
急性胰腺炎首當其沖
宋吉濤的臨床工作經驗表明,節假日是胰腺炎的高發時期,特別是急性胰腺炎的比例一直居高不下。逢年過節,人們往往歡聚一堂,開懷暢飲,盡情享受美酒佳肴,而暴飲暴食及酒精的不良刺激,容易增加胃酸、十二指腸促胰液素的分泌,胰液分泌過多則會使胰管內壓力迅速躥高,嚴重者胰腺腺泡、胰腺小導管破裂,激活胰蛋白酶原,胰腺組織自身被“消化”,進而產生一系列化學性炎癥,嚴重時可致胰腺組織出血性壞死。
宋吉濤解釋說,急性胰腺炎的主要癥狀及體征表現為急性上腹痛、惡心嘔吐和血清淀粉酶升高,臨床被分為輕型與重型,通常輕型胰腺炎主要呈現為胰腺水腫,由于病情具有自限性,因此一周內即可完全恢復;也有少數輕型病人由于診治不及時而發展為重癥胰腺炎。重癥胰腺炎發病時,腹腔胰液就會像山洪暴發一樣,猛烈沖擊其他內臟。由于其具有強大的消化功能,因此會使各種炎性介質進入血液循環,即使心、肺等遠離胰腺的胸腔里的臟器,也可能被株連,遭受損害。臨床上,重癥胰腺炎患者往往伴有休克、急性呼吸窘迫、腎衰竭、胰性腦病、猝死等嚴重危象,死亡率更是高達30%以上。
那么,如何為急性胰腺炎套上“籠頭”?宋吉濤給出的方案是:節日餐桌適宜清淡、低脂、少鹽等食物為主,烹飪方式盡量避免煎、炸,以蒸、煮、燉等為好;平時喜愛油炸食品的肥胖者及體型偏胖者要進行定期體檢,高血脂者則要盡量改變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避免血脂“爆表”而引發高脂血癥性胰腺炎。同時要注意食量與體力活動保持均衡,避免暴飲暴食,加強身體鍛煉。盡管胰腺炎病情兇險,但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是完全可以預防的。
膽石癥經常趁機作亂
宋吉濤指出,中國人受傳統飲食習俗的影響,每逢年節假日舉辦家宴或者請客吃飯之時,飯桌上免不了過多進食一些含有高蛋白質和高膽固醇的食物,如肥肉、鰻魚、鵝肝、蟹黃、魚籽、豬腦、對蝦、奶油等,這種情況非常容易使人患上膽結石。這是因為食用較多含有高膽固醇、高蛋白成分的食物,會制造大量的胰島素,同時加快膽固醇聚集的速度,促進膽結石在體內的形成。另外,很多家庭節日期間原有的生活習慣驟然改變,養成了晚睡晚起、不吃早餐的習慣,這也是膽石癥的重要誘因之一。經歷了一夜空腹狀態,人體內的膽汁長久貯存在膽囊當中,自然會提高膽固醇的飽和度,讓結石找到了適宜生長的“溫床”。而在進食早餐的過程中,膽囊會正常地收縮,以使膽固醇隨著膽汁排出體外,并且可以源源不斷地分泌出新膽汁,由此確保膽囊中的膽固醇含量被稀釋,最終降低了結石形成的幾率。
宋吉濤介紹,腹痛是膽石癥患者最常見的癥狀,在發作時存在較為典型的膽絞痛。結石在膽囊內可刺激患者急性膽囊炎發作,伴發發熱、惡心嘔吐及消化不良等一系列類似于胃腸道疾病的表現,這都是膽囊發炎帶來的后果。若結石卡在膽總管內,更易造成急性膽管炎或急性膽源性胰腺炎,引燃寒戰高熱、皮膚黃染等膽管梗阻的“導火索”,這些都是膽汁胰液排出受阻繼發感染釀成的,嚴重者可致感染性休克,甚至丟掉性命。
對此,宋吉濤提醒說,飲食的控制對于膽結病的預防至關重要,他建議公眾養成健康科學的飲食習慣,堅持每天按時進食三餐。同時建議要在生活當中堅持活動和運動,合理控制體重,因為身體的肥胖也會促成體內膽固醇的分泌,并加重病情。還要注重科學的飲食結構,減少食物之中脂肪和膽固醇的攝取,多食用一些富含維生素C和膳食纖維的食物,多吃新鮮的水果和蔬菜,包括胡蘿卜、菠菜、西紅柿及橙子等。要多喝開水以加快膽汁排泄。在飲食烹飪的過程中,盡可能選擇較為健康、含有不飽和脂肪酸的植物油作為食用油,最好不要采用煎炸等形式,否則攝入較多的飽和脂肪酸,同樣會使膽結石“興風作浪”。另外,在挑選肉質食物時,一定要盡可能選擇瘦肉類的食材,避免肥肉類上餐桌,要多吃些雞肉和魚肉等。
其它問題也不容忽視
《素問.上古天真論》中指出:“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陰陽,和于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心,逆于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
以上這段話指出了不良的飲食生活習慣可減損人的壽命。宋吉濤再次鄭重地提示,節日期間食品豐盛,煎炒烹炸形式多種多樣,冷熱葷素一應俱全,還有花樣繁多的零食;人們參加聚會和宴會,猜拳行令,飲食無度;或者忽視食品衛生,極易誘發急性腸胃炎、胃擴張、消化道出血、肝性腦病等。這其中,節假日期間兒童飲食不節、暴飲暴食、貪吃美味佳肴和零食,易于發生消化不良、急性腸胃炎、急性胃擴張等;而中老年人飲酒貪杯,管不住自己的嘴,則易演化為消化性潰瘍、消化道出血甚至消化道穿孔。尤其是既往有肝硬化基礎疾病的人,若是不注意控制飲食、進食生硬燙及高蛋白食物,或者過于飽食,更易潛伏消化道大出血及肝性腦病等危重癥的可能。(衣曉峰)
- 標簽:混沌與秩序對決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