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貴中藥材識別
名稱來源
【來源】本品為鹿科動物梅花鹿Cervus nippon Temminck或馬鹿Cervus elaphus Linnaeus的干燥陰莖及睪丸(雄性的外生殖器)。殺鹿后,割取陰莖及睪丸,除去殘肉及油脂,整形后風干或低溫烘干。
梅花鹿鞭主產于吉林、遼寧、河北等地;馬鹿鞭主產于黑龍江、吉林、內蒙古等地。
以粗壯、條長、無殘肉及油脂者為佳。
【炮制】鹿鞭采收:鹿屠宰后立即剝皮,要留少量包皮于陰莖上,加工后使鹿鞭帶一撮包皮毛是真品的標志之一,便于與偽品區別。取鞭時一手提起陰莖包皮,一手握利刃,將陰莖與腹壁剝離至坐骨處切斷,并將兩睪丸帶輸精管切斷,此時梅花鹿陰莖長30~35cm,馬鹿陰莖長45~50cm。剖開腹腔,骨盆部尚有陰莖5~6cm,并且有前列腺、尿道球腺。精囊腺等,也應一并切取,但這部分陰莖一般沒有被利用。由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進來的凍裝鮮赤鹿鞭,就有骨盆部分的鹿鞭,但在中國加工時也被棄掉。
整形:去掉陰莖上的殘肉、脂肪和筋膜。目前陰莖整形有三種方法。一是將陰莖至自然狀態,睪丸綁在陰莖下1/5處,陰莖根朝上,用線吊起來;二是將陰莖拉直(自然長度),睪丸綁在陰莖下1/5處,將陰莖龜頭和陰莖根分別釘在木板上,包皮向后翻轉露出龜頭數厘米;三是將陰莖拉直(自然長度),睪丸綁在陰莖下1/5處,將陰莖根與包皮分別釘在木板上。其中第二種方法較多用。
干燥:將整好形的陰莖及睪丸放在50~60℃烘箱中烘烤至干,或自然風干。自然風干要注意防止腐敗和蟲蛀。
鹿腎片:將鹿腎洗凈,溫水浸潤,
切片,曬干或烘干。
鹿腎粉:將鹿腎片入炒熱的砂子中,并同炒至松泡,取出碾粉。
【性味歸經】甘、咸、溫。歸肝、腎經。
【功能主治】補腎陽,益精血。用于勞損,腰膝酸痛,腎虛耳鳴,陽痿,宮寒不孕。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燉服,熬膏或入丸、散劑。
【貯藏】置陰涼干燥處,防蛀。
【注意】陰虛者慎用。
醫經論述
《名醫別錄》:主補腎氣。
《日華子本草》:補中,安五藏,壯陽氣。
《四川中藥志》1979年版:補腎壯陽,用于腎虛陽痿,耳鳴,婦人子宮寒冷久不受孕,慢性睪丸發炎。
《山東藥用動物》:補腎壯陽,益精,下乳。治勞損腰膝酸痛,遺精,滑精,乳汁不足。
鑒別方法
* 梅花鹿鞭 陰莖呈類扁圓柱形,長25~50cm,中部直徑1.2~1.8cm。陰莖一側多有凹溝,對應一側多有隆脊,兩側面光滑,半透明,斜肋紋明顯。龜頭類圓柱形,長2~5cm,先端飩圓,表面棕黃色至黑棕色,光滑,半透明,可見斜肋紋。包皮有的呈環狀隆起,直徑1.4~2.0cm,不隆起者有的伸長達12cm,先端帶有鹿毛。陰莖中下部帶二枚睪丸,睪丸扁橢圓形,長4.5~9.0cm,中部直徑2.5~4.5cm,表面棕黃色至黑棕色,皺縮不平,一側有附睪附著,附睪體狹窄而彎曲,附睪尾變粗呈瘤狀突起,長約1~1.5cm。質堅韌,不易折斷,氣微腥。
* 馬鹿鞭 陰莖長約35~60cm,中部直徑1.3~2.4cm。睪丸長6~11cm。
* 鹿鞭 又名鹿腎。將雄鹿宰殺后割取陰莖及睪丸,除凈殘肉及油脂,固定于木板上風干即成。以粗大、油潤、無殘肉及油脂、無蟲蛀、干燥者為佳。
鹿鞭片:又名鹿腎片。為原藥洗凈潤透,切片曬干入藥者。
鹿鞭粉:將鹿鞭片用沙土炒至松泡,然后篩去沙土,碾成細粉入藥者。
食用方法
臨床應用主要用于補腎壯陽,治療性功能障礙。如陽痿、早泄、腰腿酸痛以及婦女不孕和產后缺乳。(摘自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名貴中藥材的識別與應用》)
- 標簽:澳門衛星地圖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