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伯禮建議加快中藥材及飲片第三方檢驗平臺建設
張伯禮代表介紹:“我國中藥材和飲片質量檢驗主要依賴于各級各地藥檢所。2019年我國中藥飲片行業產量就達到380萬噸,而全國監管系統從事中藥監管檢驗的人員不到3000人,機構數量和人員配置嚴重不足。”隨著2020版《中國藥典》的實施,中藥材及中藥飲片的檢測項目更多、標準更高,各地藥檢所的工作量大幅提升,急需借助社會第三方力量開展中藥材、飲片檢驗檢測,切實保障中藥質量。
因此他建議:
完善對中藥材第三方檢驗檢測機構的認證機制。建議國家加大對中藥材第三方檢驗機構的能力考查和資質認證,完善準入機制和退出機制。對于通過國家認證的檢測機構,應從法規上認可其檢驗檢測報告的合法性,并認可其報告可以作為法律仲裁、質量監管的依據。
加快對中藥材第三方檢驗機構的培育和推廣。每個區域重點選取3-5個專業化第三方檢驗機構,在資金、技術、人才、設備和稅收等方面給予幫扶和支持,對服務半徑大、品類全、范圍廣、具有一定規模的機構,實施重點補助;建立中藥材檢測專項獎補資金,鼓勵藥農、種植企業和流通企業到中藥材第三方檢測平臺接受質量檢驗,并提供檢測補助,逐步實現中藥材檢測由“被動檢驗”變“主動檢驗”;充分利用第三方檢測服務平臺,對國內中藥材市場實施全品種和廣覆蓋檢測,力爭通過三到五年的時間,實現中藥材市場無假藥。
利用第三方檢測資源推廣中藥飲片委托檢驗。建議在地方政府監管下,允許飲片或中成藥生產企業委托具有法定檢驗檢測資質的第三方檢測機構進行中藥材、中藥飲片檢驗,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同時降低企業成本壓力、穩定藥品價格。
支持第三方檢驗機構開展中藥材質量關鍵技術研究。建議國家組織專項科研資金,支持第三方檢驗機構開展中藥材質量關鍵技術及行業標準研究,如中藥材質量安全風險評估與風險監測研究、快速檢測裝備研發和技術創新等,不斷提升第三方檢測機構的專業服務能力。
從國家層面建立中藥材質量指數、價格指數。從國家層面建立科學、權威的中藥材“質量指數生成體系”“價格指數生成體系”,打造權威發布平臺,定期發布中國中藥材、中藥飲片質量指數、價格指數,增強質量與價格的關聯性和透明度,引導中藥材質量與價格的健康有序發展,形成“優質優價、質價匹配”的質量體系和價格體系,使中藥材管理邁上數字化、科學化、精準化新臺階。
- 標簽:清純情婦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