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貴中藥材識別
選購方法
三七以身干、個大、體重、質堅、表皮光滑,斷面灰綠色或灰黑色的為佳。三七是多年生植物,要種3年以上才能收。種植年代越長,個頭就越大,質量越好。
三七以個大、根部粗壯、顆粒大而圓(俗稱“猴頭”“獅子頭”或“田螺篤”形狀),表面灰褐色有光澤,肉色黑褐帶綠無裂隙(俗稱“銅皮鐵骨”),味苦回甘濃厚的春七為佳。產地上,又以云南文山所產為最佳,廣西田陽(所以稱為田七)所產次之,但也不錯(有認為廣西所產三七支根較多,故“獅子頭”較大,但主根不及云南所產者粗壯)。其他地區所產均不為地道產品。
此外,由于生產上多種原因,造成主根上細下粗,習稱“疙瘩七”;主根上下粗細均勻,俗稱“蘿卜七”,二者均質次。
三七的頭數
三七的頭數是指在每千克重量中的個數,一般來說生長周期越長,養殖越細致,三七的頭數就會越少。
三七粉
市面上出售的三七主要是三七植物的根,外形與人參相似。而三七粉是將三七進行打磨以后制作而成的。在選購三七時盡量選購未加工的三七,因為目前在三七打磨中添加石蠟和滑石粉等化學物質,讓三七粉看上去更光澤的現象較常見,而石蠟、滑石粉等物質長期使用對人體有一定的危害。再有,很多商家為增加三七粉的重量時,還會添加細沙在其中,因此選購三七時盡量避免直接購買三七粉,目前各大藥店只要稍付費用都可以幫忙打磨三七,其實極為方便。三七粉是最簡單、直接的一種粗加工產品。三七粉是淡淡的黃色,很淡,感覺是泛起來的。打開包裝一聞,應該也是很舒服的藥味,可以嘗嘗,微苦回甜。現在有些不良分子會造假。有些加面粉的,顏色和正常的淡黃有區別。有些泛綠色的,這個可能加了三七花的碎末,也有的是加了三七葉子。
“道地藥材”的概念
道地藥材一詞第一次出現是在《本草綱目》中,道地藥材又稱地道藥材,是優質純正藥材的專用名詞,它是指歷史悠久、產地適宜、品種優良、產量宏豐、炮制考究、療效突出、帶有地域特點的藥材。三七的產地主要集中在云南和廣西兩地,而在兩省的眾多產地中云南文山州和廣西靖西縣、那坡縣所產的三七質量較好,為“地道藥材”,其中云南文山產的三七總皂苷的含量又更高,是為三七的道地藥材。
帶剪口的三七
三七剪口,位于三七主根和地上莖之間,起運輸和貯存養分、支撐莖葉的作用。三七剪口貯存大量的營養物質和水分,供三七地上部分生長所需,是三七有效成分的主要貯存場所。剪口的三七總皂苷含量是三七地下部分最高的部位。三七剪口每年長出一節,節上有芽苞,呈暗綠色,形狀彎曲似鸚哥嘴狀,故俗稱“鸚哥嘴”,新生的莖就從“鸚哥嘴”背部彎凸處長出。莖葉脫落后,節上留有一凹窩,即“莖痕”。三七生長年限越長,莖痕或剪口節數越多,剪口也就越長,由此可判斷三七的生長年限。
帶剪口的三七稱之為普通三七,去掉剪口的三七一般稱之為特級三七或特等三七。帶剪口的三七要比不帶剪口的三七便宜很多。
三七橫切面顏色
以墨綠色和灰綠色為好,菊花心最佳。
春三七和冬三七
春三七和冬三七的界定時間是8月份,這是三七花的采摘季節,8月份以前挖出的三七都稱之為春三七,反之就是冬三七。春三七的根莖都更加飽滿,三七總皂苷、黃酮等含量都要比冬三七要高很多。在視覺上看冬三七的皺紋比較多,色澤也比較暗淡。
“三七”和“田七”
三七的別名是田七,它還有其他的名字如山漆、血參等。一般生長在廣西田陽的三七被稱為田七。但實際上,三七的原產地是云南文山。而全球質量最好、數量最多的三七就在文山。
三七的外觀和顏色
三七是類圓形或者圓柱形的。經過簡單加工后的表面,瘤狀突起被打磨掉,顯得比較光滑。顏色主要是灰褐色或土黃色。假的三七主要是一些姜科植物。經過人工雕刻成接近三七的形狀。但外表會有明顯的環形節,還有人工雕刻的一些痕跡,很不自然的。顏色主要是灰黃色。
三七的氣味
三七是微苦的,湊近鼻子一聞,是很舒服的藥味。微苦之后還會散發著微甜的氣味。如果磨成粉,拿一點在口中嘗,是微苦回甜的。假的三七有濃烈的刺鼻味,味辛。
三七的生長期
三七是三年生的,但是,到兩年的時候也已經完全成型,所以有些提早挖出來的,叫兩年七。三年生以下的基本沒有藥效,超過七年的,藥效也一般,故名“三七”。
最直觀和簡單的分辨方法,就是按個頭挑選。30頭、20頭以上大的,只有三年才能長出來。而兩年七40頭的都比較少。所以在挑選時,如果不太懂,就挑選大個頭的。三七的個頭大小和價錢是直接相關的。越大頭數越少,價錢越貴。
三七花
三七渾身都是寶。三七花也是其中特別好的一樣,不但具有根莖的很多功效,還能清涼解毒,平時可以當茶喝。
有些人挑選三七花,以為越大朵越好,其實不然。最關鍵還要看它是否聚團。就是花是不是緊緊地抱成團。有些太大朵的,其實花比較散,是快瀕臨凋謝的時候采摘了。花的大,主要是看在水里泡開以后。聚團的花,往往看著不如散開的,但一泡開就是一大朵。
還有,三七花還分長柄、短柄和無柄的。其實就是花下面的柄留不留、留多長的問題。柄倒不會對花的質量有什么特別大的影響。無柄重量顯得輕,同樣重量花的朵數就多,所以一般比有柄的貴。反過來,柄長的要重,朵數減少,就相對便宜點。柄的部分同樣有跟花差不多的價值。
常見偽品
民間稱“三七”或“土三七”的草藥較多,如菊科植物菊三七,景天科植物景天三七等。下面來介紹幾種常見的三七。
藤三七
*植物形態。本品為多年生宿根稍帶木質的纏繞藤本,光滑無毛。一年的新梢可長達4~5m以上,植株基部簇生肉質根莖,常隆起裸露地面,根莖及其分枝具頂芽和螺旋狀著生的側芽,芽具肉質鱗片。老莖灰褐色,皮孔外突,幼莖帶紅紫色,具縱線棱,腋生大小不等的肉質珠芽,形狀不一,單個或成簇,具頂芽和側芽,芽具肉質鱗片,可長枝著葉,形成花序或單花。葉互生,具柄;葉片肉質,心形、寬卵形至卵圓形,長4~8cm,寬4~9cm,先端凸尖,稍圓形或微凹,基部心形、楔形或圓形,全緣,平滑而帶紫紅,間見葉面扭曲而呈波狀,主脈在下面微凹,上面稍凸。總狀花序腋生或頂生,單一或疏生2~4個分枝,花序軸長10~30cm,花數十朵至200余朵;花梗長2~4mm,基部有一披針形、先端銳尖的苞葉;花基合生呈杯狀的苞片2枚,其上有與其交互對生的寬卵形或橢圓形小苞片2枚,較花被片短;花被片卵形或橢圓形,長約3mm,寬約2mm,白色;雄蕊比花被長,花絲基部寬而略連合,在蕾中時外折;子房近球形,上位,花柱上部3裂,柱頭乳頭狀。花芳香,開后變黑褐色,久不脫落。花雖兩性,但通常不孕。果未見。花期6、7月起,可開放半年。
*性狀。珠芽呈瘤狀,少數圓柱形,直徑0.5~3cm,表面灰棕色,具突起。質堅實而脆,易碎裂。斷面灰黃色或灰白色,略呈粉性。氣微,味微苦。
藤三七富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胡蘿卜素等,尤以胡蘿卜素含量較高,每100g成長葉片含蛋白質1.85g、脂肪0.17g、總酸0.10g、粗纖維0.41g、干物質5.2g、還原糖0.44g、維生素C6.9mg、氨基酸總量1.64g、鐵1.05mg、鈣158.87mg、鋅0.56mg。藤三七具有滋補、壯腰健膝、消腫散瘀及活血等功效,是一種新型保健蔬菜。
蘭花三七
其形似蘭花根像三七,且味也像三七并可入藥,故名蘭花三七。蘭花三七是近幾年培育的優秀新品種,耐寒耐蔭耐澇是其特點,且四季常青佳,春季開出一串串翠藍的花,景觀效果甚佳。
*植物形態。本品為百合科常綠多年生草本,根狀莖粗壯,葉線性,叢生,長10~40cm,總狀花序,花淡紫色,偶有白色。
*生長習性。耐寒、耐熱性均好,可生長于微堿性土壤,對光照適應性強,適宜作地被植物或盆栽觀賞。
菊三七
本品為藥菊科植物,別名土三七,紫三七,血當歸,血三七,血七,血格答,水三七,紫蓉三七,艾葉三七,鐵羅漢,烏七,菊葉三七,狗頭三七。
*性狀。甘苦,溫,有小毒。入脾、肝經。根呈拳形肥厚的圓塊狀,長3~6cm,直徑約3cm,表面灰棕色或棕黃色,全體多有瘤狀突起及斷續的弧狀溝紋,在突起物頂端常有莖基或芽痕,下部有須根或已折斷。質堅實,不易折斷,斷面不平,新鮮時白色,干燥者呈淡黃色,有菊花心。氣無,味甘淡后微苦。以干燥、整齊、質堅、無雜質、斷面明亮者為佳。
*功效主治。散瘀止痛、補氣攝血。治跌打損傷、骨折、創傷出血、吐血、產后腹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2~3錢;研末,0.5~1錢;外用:搗敷。
*資源分布。產四川、云南、廣東、廣西、江蘇、江西、湖南、貴州等地。
*其他功效。生用破血,炙用補血。能破血,祛瘀,散血,消腫。通治五勞七傷,跌打損傷。活血,續筋接骨。治內傷積血,痞塊,心腹疼痛。治包塊瘕,婦女血滯,腰腳痛,男子遺精,痢癥。治血痢,月經過多,分娩后的后期出血等。又遇虎咬、毒蛇咬,蜂刺傷時,取汁涂敷傷處。
a跌打,風痛:土三七鮮根二至三錢,黃酒煎服(《嶺南采藥錄》)。
b治吐血:土三七根,搗碎調童便服(《閩東本草》)。
c治癆傷后腰痛:土三七煎蛋吃(《四川中藥志》)。
d治產后血氣痛:土三七搗細,泡開水加酒兌服(《四川中藥志》)。
e治蛇咬傷:三七草根搗爛敷患處(《湖南藥物志》)。
景天三七
學名費菜,又名土三七、救心菜、旱三七、血山草、六月淋、蝎子草、草三七、三七草。
*植物形態。景天科(菊科),多年生肉質草本,無毛,高30~80cm。根狀莖粗厚,近木質化,地上莖直立,不分枝,單生或數莖叢生。葉互生,或近乎對生;葉片質厚,廣卵形至倒披針形,長5~7.5cm,寬1~2cm,先端鈍或稍尖,邊緣具細齒,或近全緣,基部漸狹,光滑或略帶乳頭狀粗糙。傘房狀聚傘花序頂生;無柄或近乎無柄;萼片5,長短不一,長約為花瓣的1/2,線形至披針形,先端鈍;花瓣5,黃色,橢圓狀披針形,先端具短尖;雄蕊10,較花瓣短;心皮5,略開展,基部稍稍相連。
- 標簽:淺草茉莉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