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者教你解讀何為“任督二脈”
任督兩脈原屬于奇經八脈,因具有明確穴位,醫家將其與十二正經脈合稱十四正經脈。任脈主血,為陰脈之海;督脈主氣,為陽脈之海。當它們有病理變化時,人們會表現出一些不適。
任督兩脈原屬于奇經八脈,因具有明確穴位,醫家將其與十二正經脈合稱十四正經脈。
一、任脈
(一)定義
任脈是奇經八脈之一,與督、沖二脈皆起于胞中,同出“會陰”,稱為“一源三岐”。任脈行于胸腹正中,上抵頦部。任脈與六陰經有聯系,稱為“陰脈之海”,具有調節全身諸陰經經氣的作用。
(二)經脈循環
任脈起于小腹內胞宮,下出會陰毛部,經陰阜,沿腹部正中線向上經過關元等穴,到達咽喉部(天突穴),再上行到達下唇內,左右分行,環繞口唇,交會于督脈之齦交穴,再分別通過鼻翼兩旁,上至眼眶下(承泣穴),交于足陽明經。
(三)任脈作用
1、總任一身之陰經調節陰經氣血,為“陰脈之海”:任脈循行于腹部正中,腹為陰,說明任脈對一身陰經脈氣具有總攬、總任的作用。另外,足三陰經在小腹與任脈相交,手三陰經借足三陰經與任脈相通,因此任脈對陰經氣血有調節作用,故有“總任諸陰”之說。
2、調節月經,妊養胎兒:任脈起于胞中,具有調節月經,促進女子生殖功能的作用,故有“任主胞胎”之說。
3、任脈不通表現
任脈不通時表現為月經不調,經閉不孕,帶下色白,小腹積塊,脹滿疼痛,游走不定,睪丸脹痛,疝氣。
任脈虛衰可表現為胎動不安,小腹墜脹,陰道下血,甚或滑胎,月經愆期或經閉,或月經淋漓不盡,頭暈目花,腰膝酸軟,舌淡,脈細無力。
二、督脈
(一)定義
督脈起于小腹內胞宮,下出會陰部,向后行于腰背正中至尾骶部的長強穴,沿脊柱上行,經項后部至風府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穴,進入腦內,沿頭部正中線,上行至巔頂百會穴,經前額下行鼻柱至鼻尖的素髎穴,過人中,至上齒正中的齦交穴。
(二)經脈分支
第一支,與沖、任二脈同起于胞中,出于會陰部,在尾骨端與足少陰腎經、足太陽膀胱經的脈氣會合,貫脊,屬腎。
第二支,從小腹直上貫臍,向上貫心,至咽喉與沖、任二脈相會合,到下頜部,環繞口唇,至兩目下中央。
第三支,與足太陽膀胱經同起子眼內角,上行至前額,于巔頂交會,人絡于腦,再別出下項,沿肩胛骨內,脊柱兩旁,到達腰中,進入脊柱兩側的肌肉,與腎臟相聯絡。
(三)病理表現
1、脊柱強直、角弓反張、脊背疼痛、精神失常、小兒驚劂
2、邪犯督脈可表現為牙關緊閉,頭痛,四肢抽搐,甚則神志昏迷、發熱,苔白或黃,脈弦或數。
3、督脈虛衰可表現為頭昏頭重,眩暈,健忘,耳鳴耳聾,腰脊酸軟,佝樓形俯,舌淡,脈細弱。
4、督脈陽虛可表現為背脊畏寒,陽事不舉,精冷薄清,遺精,女子少腹墜脹冷痛,宮寒不孕,腰膝酸軟,舌淡,脈虛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