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房中術里的養生秘訣
除了造紙術、指南針、火藥和活字印刷這中國對人類文明貢獻的四大發明的正史。從野史或曰個體人性層面,中國還向世界貢獻了“第五大發明”——房中術。其中不僅有豐富、獨特的性愛技巧,還不乏“性養生”的健康理念與智慧。
最美好的性是自然發生的性
做愛是兩個人的舞蹈,需要雙方同步才能實現完美的和諧。美國性學家曾經做過“最讓人記憶深刻的性愛經歷”的調查,發現超過60%的人承認:最美好的性愛幾乎都是沒有提前謀劃自然發生的。同樣的,中國古人也認為,性事貴在自然,要以發自內心的沖動為基礎。
早在馬王堆醫書《天下至道談》就總結了性愛的“基本守則”,分為“十修”。具體來說:第一,“做”時,要維護精氣,不能無度縱欲;第二,雙方都需“性致勃勃”時才可以做愛;第三,做愛過程中要保持一定的節律;第四,避免過勞、過頻;第五,抓牢彼此的性興奮時機;第六,以愛為名,及時溝通;第七,動作輕柔、和緩;第八,安排在彼此都精力旺盛的時候,男性要充分勃起;第九,精氣互養,同求長生健樂;第十,事后要歇一會兒,有后戲,調養生息。遵守了這十大基本原則,才是擁有優質性愛的基礎。
更多不一定更好:做愛頻率因人而異
好的性絕不是數量上的比拼。實際上,隨著年齡的增長,性愛頻率都在漸漸降低,但有趣的是,人們的性滿意度卻在提升。西方性學家發現:頻率從來不是衡量性愛質量高低的指標,很多情況下,女人三十歲后“每周一次”的做愛品質,可能遠超二十多歲時的“一晚三次”。中國古代道家著名的“房中術”格外講究性愛的頻率控制,強調“縱欲催人老,房勞促短命”的觀念,并警告沉湎于性愛者會出現腰膝酸軟、頭暈耳鳴、健忘乏力等問題。其實,這些觀點與現代醫學不謀而合:性愛過頻會導致身體免疫功能下降、內分泌失調、代謝率降低等等。
但保持怎樣的性愛頻率才算足夠養生呢?總的規則是:感到不累就可以。房中術中說:男人要“二更更,三暝暝,四數錢,五燒香,六拜年”。翻譯成現代語言就是:20 歲時血氣方剛,兩三小時即可大戰一回;30 歲左右的人身強力壯,每晚都能交合;40 歲年近不惑,隔5 天有一次;50 歲知天命,要像燒香拜佛一樣,逢初一、十五,保持半月一次的頻率;到了60 要以保養為重,性愛如同拜年,一年一次即可。
在好的環境中做愛更High、更健康
做愛是一項有氧運動!從前戲熱身時的心跳加快,到操練過程中的肺活量增加。好的性愛不僅是身體和心情上的準備,講究養生的中國古人對于做愛環境也有所講究。具體來說,“不寒不熱,不饑不飽,亭身立體,性必舒遲”,就是古人對環境、個人狀態的“最高標準”。
從現代醫學來看,外環境過熱,會讓人身體不適、大汗淋漓;外環境過冷,則寒邪容易入侵——這些都可能誘發疾病。另外,從本質上來說,性愛也是一種運動,因此當人感到饑餓時做愛身體難免疲乏無力,難以實現滿足,還容易產生頭暈、出冷汗、面色蒼白,甚至虛脫等癥狀。而如果在吃得太飽后做愛,則如同頂著個大肚子行事,不僅會增加胃部不適,動作起來也會受到諸多限制。因此,古人格外講究做愛時的內外環境是否適宜。
四季不同,性養生的講究也不同
人,是不渴而飲,四季有性欲的動物。但在春、夏、秋、冬四個季節中,數春、夏兩季最適合多做愛。不僅僅是輕衣薄衫帶來了更多性的暗示,從更健康的角度上來說,養生專家也建議春夏兩個季節里可以適當多做愛。
黃帝內經中強調“天人合一”,認為養生要“合天時,順地理”
具體到性愛生活,古代養生專家根據四時季節的交替提出了“春二夏三秋一冬無”的理論。具體來說,就是隨著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季節更替,性愛次數要相應增減:春天每7 天可做愛兩次,夏天可增為3次,秋天減為1 次,冬天就應視身體情況減少做愛頻率。
在好的天氣里做愛最養生
很多夫婦都已經懂得在“造人”之前需要好好調養身體,戒掉惡習,給未來的小寶寶一個純凈健康的身體環境。
其實,不僅僅是身體“小環境”,如果渴望擁有健康聰明的下一代,夫妻做愛時的天氣“大環境”因素也應考慮在內。
中醫養生理論認為:夫妻在情緒和美、天氣晴朗的日子里做愛受孕更容易生出身體好、高智商的“優質寶寶”。其實,古人不僅僅對環境和溫度有講究,他們認為在遇到惡劣天氣或者情緒不佳時也應該杜絕做愛。而對于那些渴望懷孕生子的夫婦則尤其應該選擇好天氣中做愛。像醉酒、大喜怒,大風惡雨、地動、雷電霹靂,大寒暑、忿怒、恐懼、金瘡未愈、新病,遠行疲勞時,都應禁止做愛。
女人的身體是琴弦,做愛時講究節奏才更養生
說到性技巧,仿佛一直是男人們需要刻苦修煉的功課。中國古代的《玉房秘訣》中有關于性愛技巧的經典描述,歸結起來是簡單的16 字箴言:“九淺一深,右三左三,擺若鰻行,進若蛭步。”這16 個字其實涵蓋了一個男性性愛高手在做愛時所應掌握的基本技巧。
另外,中國道家的房中術中也強調了“九淺一深”的性愛技巧。這其實是在強調性愛節奏,限制深入的次數。對男人來說,若每次都“直搗黃龍”,或許在短時間內,會產生相對強烈的快感,但次數多了就會麻痹不覺。而且用力過猛,只會讓女人感到疼痛而無法達到高潮。
相關閱讀:古代房事養生保健食譜
豬腎粥
主料:豬腎100克,粳米100克。
制作:將粳米淘洗干凈備用。將豬腎剖開,挖去白色筋膜和臊腺,清洗干凈,放入鍋內,加入清水,煮沸成湯。將粳米倒入豬腎湯內,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煎熬20-30分鐘,以米熟爛為度。 也可酌加少量食鹽、味精、生姜等調味品。供早晚餐食用。
功用:功能補腎益氣,澀精止遺。用治腎氣虛弱,陽萎,早泄,遺精,腰膝酸軟。
羊腎粥
主料:羊腎100克,粳米200克。
制作:將粳米淘洗干凈備用。將羊腎剖開,挖去白色筋膜和臊腺,清洗于凈,放人禍內,加入清水,煮沸成湯。將粳米倒入羊腎湯內,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煎熬20-30分鐘,以米熟爛為度。也可酌加少量食鹽、味精、生姜等調味品。供早晚餐食用。
功用:功能補腎益氣,養精填髓,用治腎虛勞損,陽萎,腰脊酸痛,足膝痿弱,耳聾,尿頻,遺尿。
羊腎和乳粉
主料:羊腎1只,乳粉20克。
制作:將羊腎剖開,挖去白色筋膜和臊膝,清洗干凈,放在鍋內,加入清水。加熱燉煮30分鐘左右,以羊腎煮熟為度。兌入乳粉。空腹食用。
功用:功能溫腎益氣,補精添髓,用治下焦虛冷,陽萎不舉,腳膝無力。
肉蓯蓉燉羊腎
主料:羊腎1對,肉蓯蓉30克。
制作:將羊腎剖開,挖去白色筋膜和躁腺,清洗干凈;肉蓯蓉洗凈,切片。將羊腎與肉蓯蓉一并放在砂鍋內,加入清水,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燉煮20-30分鐘,以羊腎熟爛為度。撈去肉蓯蓉片,酌加適量胡椒末、味精和精鹽。當菜或點心食用。
功用:功能補腎助陽,益精潤腸。用治腎虛勞損,陽萎,腰膝酸軟,耳聾,夜尿頻多和陽氣虛弱所致大便秘結。
海狗腎粥
主料:海狗腎15克,粳米60克。
制作:將海狗腎用溫水浸泡24小時,順尿道處剖成兩半,除去筋膜,洗凈,切成節。粳米淘洗于凈。將海狗腎放入鍋內,加入適量清水和蔥、生姜、料酒、食鹽。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熬至半熟,投入粳米,同煮成粥,供早晚餐溫熱食用。
功用:功能暖腎助陽,固精益髓。用治命門火衰,陽萎不舉,早泄,滑精,精冷無子,腰酸,怕冷,小便頻數。
海狗腎酒
主料:海狗腎1具,生曬參15克,山藥30克,米泄酒1000克。
制作:先將海狗腎洗凈酒浸,切片;再將人參、山藥洗凈,干燥,銼為末,一并裝入紗布袋內,扎緊袋口,放在瓷壇內,倒入米酒,密封壇口。每日振搖1次,浸泡7天以上。每次飲用2匙,一日2次。
功用:功能溫腎助陽,益精補氣。用治腎陽虛衰,陽萎。滑精,不育,畏寒肢冷,精神不振,腰膝冷痛。
擴展閱讀:古代房事養生修煉秘方
我國古代的“房中術”總結了許多房事養生修煉方法。其中,道家的“內丹陰陽雙修法”是較為神秘的一種修煉方法。現代人當然知道靠“男女雙修”是不可能達到“得道成仙”的目的的,但學習他們的方法卻可以大大改善性生活質量,這是毋庸置疑的。
由于這一方法歷來都是秘傳不宣的,所以能真正了解、掌握它的人不多。但我本人是氣功及民間功法愛好者,我有緣從前輩那里,得知了一些關于“男女雙修”的方法。即使以今天的觀點來看,它們還是有一定的科學性的,我在這里給大家作一個簡介。
總體上,“內丹陰陽雙修法”分三個步驟、階段:
1、百日筑基:這是將身體調節到最佳狀態,為日后的修煉打下基礎的必要措施。它要求在這階段的一百天里,做到意守丹田,將人的神經、內分泌系統平衡調節到最好狀態。而現代醫學已經證明,氣功是最好、最自然的調節人體神經、內分泌平衡的方法之一。在此階段,可同時服用一些調節神經、內分泌平衡的中藥,道家秘傳的“百日丹”是一種很好的神經、內分泌平衡調節藥物。
2、止泄固元:此階段的實質是鍛煉、提高外生殖器耐受刺激的強度(閾值)。同時也學習抑制大腦的性興奮方法,使得“陰陽交合而不泄”。現代人如果掌握了這一方法,早泄也就離去無蹤了。
3、“內丹”陰陽雙修:到了此階段,男女就做到了“交而不泄”,而古人相信,此時男女雙方進行“內丹”的修煉就更容易“丹成”,從而也就“得道成仙”了。這只能理解為古人對世界、對生命的認知的局限性了。
現代醫學研究認為,要糾正或重新在體內形成一個神經反射,需要3個月左右的時間才能完全形成。這是人的生理特點決定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百日筑基”則暗合了這一規律。
而提高外生殖器耐受刺激的強度(閾值)、抑制大腦的過度興奮則同樣是現代行為科學治療早泄的方法。所以說,“雙修法”可以很好地用來進行改善性生活質量、治療性功能障礙。這是我們的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我們理應加以很好地利用,至于“得道成仙”那就不用理睬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