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夫妻一起玩什么感到最幸福?
對男性而言,一起玩游戲或開展戶外活動是構建親密關系的最佳方法。但對女性而言,她們認為與伴侶親密聊天更有樂趣。大多數夫妻認為,花時間一起玩樂能使婚姻更幸福。那么,夫妻一起玩什么感到最幸福呢?下面,就來了解一下吧。
在當今快節奏生活壓力下,如果夫妻雙方能夠擺脫各種壓力,找出時間一起玩樂,他們的關系將更加融洽,婚姻也將更加幸福。玩樂與婚姻幸福之間關系顯著而密切,夫妻兩人在一起盡情玩樂的時間越多,婚姻越幸福。而一起玩樂對男性來說更為重要。調查發現,男性更喜歡把自己的“另一半”稱為“最好的朋友”。而諸如看電視、上網之類的個體活動,則對婚姻幸福無益。
所以,男人常常因為女人不愿和他一起玩游戲或一起打高爾夫、看足球比賽而感到失望,而這些玩樂往往能激發男人更多激情和興趣。
一起下廚房:重要的不是吃喝,而是在一起消磨時光
有一句被當成幸福婚姻秘訣的話:“不用懷疑,順著紅地毯的方向,你輕易就能走進廚房。”還有俗語:順著男人的胃,你就能走進他的心。愛情常常就是兩人守在一張桌子上吃頓飯那么簡單。
時下許多夫妻,讓廚房永葆裝修時的清潔安靜,他們將自己的胃全都交付給飯店、外賣或是父母。很少有人會認為:廚房里一次油煙味嗆人的合作、夫妻倆共同炒出來的幾個小菜、兩人你一口我一口地吃完所有的菜,是幸福婚姻的一劑妙方。
華人導演李安,一生遇見了多少美麗絕倫的女子,可是他并沒有親身實踐他所導演的一部部纏綿復雜電影里的情節。李安和妻兒住在紐約州拉奇蒙特的一個偏遠的別墅里。簡陋安靜的別墅,院子后有一個大雞籠,因為太太喜歡養雞,于是李安就讓她養著,一回到家就和她一起給雞喂食、一起去尋找散落各處的雞蛋。喜歡家居生活的李安還掌管著廚房,為妻子和孩子做可口的中國飯菜,而他那并不會下廚的妻子,東奔西突地幫他打下手。李安說,這是他們婚姻幸福的秘訣。兩個人一起養雞、一起做飯、一起吃炒雞蛋。他說:“再顯赫忙碌的伴侶,都該拼命抽點時間一起待在家里,兩個人一起去做一些事總是好的,哪怕這些事只是養一群隨處大小便的雞。”
這才明白:為何“好萊塢最好的喜劇女演員”瑞妮·齊薇格,當年結婚4個月就慘遭丈夫拋棄。她的那位名氣不知要比她遜多少倍的鄉村歌手丈夫說:“她甚至不愿在家里和我一起下廚房做飯。這樣的老婆不與我同心,我當然不要。”
想想:你們一起在擁擠的菜市場里去尋找新鮮的青菜,因為肉販短斤少兩,兩個人一起和販子爭得不亦樂乎;你們會為晚餐做幾盤菜、放多少辣椒才算過癮討論許久;你們兩人在廚房里互相推諉又一起爭搶著鍋鏟;然后因為菜的好吃而哄搶,或者為不好吃而耍賴;再或者,借著廚房誘人的油煙味,來一個纏綿的吻,甚至一場聲色犬馬的性愛,該有多帶勁兒。
一起下廚做飯吧,就像兩個相愛的人,必須要一起協作才能做一場完美的愛一樣。把廚房也當做一個愛的練習場,一起做飯一起吃,一起嘮叨一起抱怨,這日子才能過得實在而圓滿。因為我們都是凡人,數著柴米油鹽的普通歲月,每天必須要應對的就是一日三餐。胃離心最近,胃妥帖了,心就幸福了。心幸福了,愛就永遠不會凋零消失。
愛其實很簡單。如果你在家,我一定不會自己拿鑰匙開門,因為我喜歡按響門鈴等你趿拉著拖鞋跑來給我開門;你津津有味地吃著我做的飯時,我一定會有那么一刻放下筷子,認真地欣賞著你貪婪的吃相。在自己家的廚房餐桌上,我們不必在意飯菜的味道,不必吃得矜持緩慢。因為兩個人過日子,重要的不是吃喝,而是能在一起懶洋洋地消磨時光。
一起策劃浪漫性愛:愛要兩個人一起做
婚姻與性的關系,可謂眾說紛紜。做計算機研究的朋友說:“婚姻是主機,性生活就是CPU,中央處理器性能的好壞,決定著主機的功能。”顯然,性生活與婚姻的關系親密相連,性生活質量對婚姻的鞏固和保鮮也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作家石康在他的小說《支離破碎》里有一段描述:“我們常常邊聽音樂邊做愛,張蕾對做愛的要求完全遵循音樂的要求,如果是流行歌,那么一混就完,如果是爵士,就得飄忽不定,如果是古典音樂,那可就復雜了——交響樂要氣勢如虹,小提琴就必須婉轉纏綿,鋼琴要詩情畫意,四重奏得表現出四個男人的形象,像小品之類的東西對付起來沒問題,但交響樂確實叫我捏一把汗,不提模擬一個樂隊一百多人輪番跟她做愛的難度,單是那一小時左右的演奏時間也叫我無法應付。”夫妻進行一場完美性愛不是小事,也斷不是什么丟人的事。性是婚姻的黏合劑,為了保持婚姻長久,兩個人完全有必要抽出時間和心力,精心策劃并合作出一場完美性愛。
就像普通比賽后,有風度的選手都會熱情擁抱自己的對手,因為這時你需要再消耗幾十卡熱量,換取兩人幾分鐘的親密,從而讓場上的對手成為場下的朋友。研究表明,親密的接觸能增加一種垂體后葉激素的分泌,這種荷爾蒙被稱為“結合激素”,它能讓相愛的人更長久地在一起,這就是為什么性愛和諧的夫婦更容易白頭偕老的原因。
著名的日本科教漫畫《夫妻成長日記》,從第一部上市起就受到世人追捧,總銷量達到1億冊。它不講柴米油鹽,只教伴侶怎么合作做好一場真實而激動的愛。愛做好了,所有問題都迎刃而解。
就像明明知道妻子未必每次都能達到高潮,但他卻每次都希望得到她“高潮”的回應;就像明明靦腆內斂的伴侶,在情濃之時也需要說肉麻的情話來調情一樣,夫妻間的親熱,其實誰都希望得到讓對方激動的“性”息反饋,誰都需要當對方跟自己一起時,能全神貫注于和自己正在做的這件事。也唯有這樣,做愛才會像兩個人一起跳舞般的曼妙多姿。
一起精心策劃一場性愛吧,一起把做愛變成一種生活方式,而不是夫妻的儀式。不妨換一個地點,比如在廚房的狹窄走道、衛生間的浴缸;或者驅車到一個偏僻的森林、租一間旅館的大房間。
愛是兩個人一起做的事,如果只有一個人用心,或者彼此都只是行夫妻之事,那么,這樣的愛還不如不做。
一起玩游戲:以愛之名,將游戲進行到底
在網上看到一個妻子向網友們征詢“有沒有適合夫妻倆在家一起玩兒的游戲”。原來是她骨折在家養傷,雖有老公相伴,看電視電影上網打游戲,可沒幾天便膩歪了,四目相對,無聊又無趣。老公煩得都待不住了,妻子也心生怨言,吵架在所難免。哎……兩個人結婚后連玩兒都不會了。
戀愛時,小情侶們恨不得玩遍天下好玩之事,玩得盡興、愛得也唯恐天下不知。可一結婚,妻子開始抱怨丈夫成天出去會“狐朋狗友”,扔下自己獨守空閨;丈夫也惱妻子整日轉戰各大商場,眼中只有自己的美;而80的e時代夫妻回到家,一人一屋人手一臺電腦,你玩網游,我看韓劇,倒也相安無事。可時日一久,即便丈夫沒有外心,心也定如止水了,而渴望被愛的妻子必有萬般委屈。
愛要兩個人一起做,玩兒也是如此。當老婆看到老公揮臂打球,汗珠在健碩的肌肉上滾動的模樣,怎會不心動;當丈夫看到妻子下棋時耍賴的嬌嗔模樣,怎能不憐惜萬分。絲絲愛意由此生根,一日日地把兩顆心連成一顆。即便一時鬧矛盾,口里說離婚,可心里卻是萬般的牽掛,情怎么也分不了。一起游戲,會培養默契和諧、并肩作戰、共擔風雨的勇氣、驍勇善戰的智慧。除了玩,還有什么可以同時獲得這些白頭偕老的秘訣?
李中瑩在《愛上雙人舞》一書中提出“太空時間”的概念。“太空時間”是夫妻兩人共同度過的一段很特別的時間。在這段時間里,雙方要把所有不愉快的記憶或者情緒拋開,完全放下使兩人關系緊張的話題,說出一些真實感受以及對兩人關系有幫助的話,并且毫無保留地獻出關懷、支持和愛給對方。而“玩兒”是傳遞這種愛的最佳方式,每對夫妻都可以創造屬于自己的愛的游戲。好動的夫婦有好動的玩法,喜靜的夫婦有安靜的玩法。
一個周末,朋友小夏和老公剛起床就起了爭執,小夏生氣地把睡衣扔向老公,老公一歪腦袋躲開了,可馬上又將睡衣扔了回去,小夏一時沒躲開,被擊中了。老公見了哈哈大笑,小夏趁機又扔回去,正好砸到老公的大嘴上,小夏也笑得前仰后合。于是在近一個小時的時間里,兩人在床的兩頭玩起了投擲躲避的游戲,全身心地投入換來了一身的熱汗,還有不盡的歡樂。一連幾天,兩個人還說著游戲過程中對方的糗事,眼角眉梢卻是濃濃愛意。
著名作家趙趙,和她的編劇老公唐大年常玩一種游戲:夫妻兩人混跡娛樂圈,認識很多大腕明星,他們就把這些人當成“原料”。一個人說出兩個人名,另一方馬上選一個較喜歡的,然后再說出不選另一個的原因,可以極盡嘲諷怒罵之能事。一人說完換另外一個,這樣的游戲,這對夫妻常常能玩一通宵。
快言快語的趙趙說:正是這個“無聊”游戲,讓她和先生相識多年,如今依然把生活過得新鮮有趣。
一起養育孩子:讓孩子點綴婚姻之樹
來自民政部門的調查報告表明:有孩子的夫婦的離婚率,要遠遠低于沒有孩子的夫婦。而在平常的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話:“如果沒有孩子,我早就和他(她)分道揚鑣了!一想到孩子,我就下不了離婚的決心。”
有很多女人感到撫育孩子的艱辛,丈夫不但不替自己分擔壓力,相反還讓她更操心。她們抱怨:“丈夫是個大孩子,加上小孩,我一人要照顧兩個‘孩子’。”丈夫滿腹委屈:“孩子一出生,妻子的注意力完全轉移了,她把我當空氣一樣熟視無睹!”在養育子女的過程中,男人和女人的心態各不相同。妻子喜歡兩人一撫養孩子,丈夫希望妻子仍以他為中心。只有夫妻兩人相互調整好,才能保證生活和諧。
還有一些女人,習慣了大包大攬孩子的衣食住行和學習,認為男人應該在外工作應酬,為孩子創造物質基礎。而不乏有的男人會趁機打著工作應酬的招牌,再以妻子不關心自己的借口去外面找溫暖。作為女人,別忘記了丈夫是孩子的父親,讓他和自己一起照顧培養孩子,不要做婚姻中的“單親媽媽”。這樣做不僅讓孩子缺失了父愛,也很可能導致婚姻天平的失衡。
養育孩子是雙方的共同責任,孩子是兩人志同道合最好的維系和目標。母愛讓孩子變得溫柔謙遜,而父愛則讓孩子堅強和剛毅。父親必須要在家庭教育中投入適當的精力,再好的母親也無法替代父親的角色。而夫妻兩人在撫育孩子的過程中,會有更多的共同語言和交流機會,兩個人的感情也會融洽很多。等到有一天孩子長大成人,回首那些點點滴滴,兩個人的內心會因為那些共同的回憶而感到驕傲,兩個人的連接也因此而變得更加緊密。
張學友做父親后常有“叛逆”之舉:在拍攝正酣的現場,接到家里的電話就扔下一干人等跑回家;為了回家陪孩子,輕易推掉待遇不菲的廣告和電影。身邊人就為他惋惜,說他當了父親就只顧小家了。可是他依然故我,孩子的出生讓張學友更愛羅美薇,這是演藝圈眾人皆知的秘密。他和妻子經常出現在女兒的學校,又是接又是送的,忙碌緊張和普通父母無異。記者就問他們,當明星的父母,應該為孩子考慮一下注意隱蔽身份。張學友就笑:“明星父母也是父母,我不能讓孩子覺得只有一個媽媽,更不能讓她覺得只有保姆!”
如果說,婚姻是一棵樹,那么孩子就是點綴在樹冠上的綠葉。歲月流逝,孩子一天天長大,將你們的婚姻之樹越涂越綠,在歲月的巖石上傲然挺立。這時你們會由衷地感嘆:有孩子,真好!謝謝你,孩子,是你讓我們的歲月風景如歌如畫!
一起孝敬雙方父母:常回家看看,愛更濃、情更切
隨著年齡的漸進,我們身邊的人事開始豐富起來,有純真年代的同窗、有頻繁過往的同事,而最重要的則是:有一天自己生活里又多出父母之外的“親人”,有相隨左右的他,還有他身后的家庭。
婚姻不單單是兩個人的事,也不只是兩個人同住一個屋檐下這么簡單。走進了同一扇門,就意味著彼此的融合,意味著和對方家庭的融合,這種融合應該如夫妻倆吃同一鍋飯、睡同一張床一樣,成為自然而然的事情。
也許,要將“血緣關系”丟在一邊,然后開始喚對方的父母為“爸、媽”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而且真正要將對方的父母視同血親,似乎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接納了他,就意味著要做好接納他背后那個家庭的準備。而在許多人尋找終身伴侶的途中,“必須孝敬我的父母”成了他們擇偶的一個很重要的標尺。
曾有一個哲人說過:“愛對方,也要愛對方的父母。如果沒有對方的父母,又怎么會有你的另一半呢?”我們應該感謝“愛人”的父母養育了這么好的兒子、女兒,并且滿懷慈祥地把他(她)交付給我們,讓我們一生相伴。
婚前,也許很多人都習慣于各自回家探親,可婚后,父母卻期望回來的不再是“一個人”,父母常常會在電話那端問:“是不是兩個人一起回來?”一句簡單的詢問,他和她便知道,父母已經將他們融為一體。他和她常會陪著對方一起回去看看,因為他們知道,探望父母不只是一個人的事情,父母總希望看到兩個幸福的人兒一起回來。父母看到他們成雙成對地出現,心里就會涌動著幸福。看著父母幸福,他和她便知道:此時愛人也是幸福的。愛人幸福了,自己也是幸福的;而心中幸福的愛人會將那份溫暖和感激融入在兩人的婚姻之中,它使得兩人的心走得更近、彼此的情更濃。
曾經有人把不良的婆媳關系比喻成破壞夫妻感情的“惡性腫瘤”,可見其對婚姻的強大殺傷力。于是,與愛人父母的關系將成為婚姻中一個很重要的環節,我們不僅要愛他(她),還要學著去孝敬和愛他(她)的父母,常去看看他們、陪他們說說話、將他們的病痛當成自己父母的病痛來關心……兩個人一起孝敬父母的結果就是:父母幸福、愛人幸福、我們也幸福,“三者幸福”的圓滿想必任何人都不會拒絕,而我們只要稍稍用點心就能成全這種幸福。
總而言之,夫妻本來是兩個獨立的個體,但是走進了同一扇門,就應該嘗試著把對方當成自己,把對方的親人當成自己的親人。一起做這些最幸福的事情,一起慢慢變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