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去秋涼 如何健康“貼秋膘”
立秋一過,就于是著暑去秋涼,秋天已經來了,按習俗立秋要“貼秋膘”,貼秋膘首選要吃肉了。但是,具體要怎么個“貼”法呢?我們來看看專家的建議吧。
建議一、貼秋膘不一定非要大魚大肉
立秋過后,很多人惦記著要“貼秋膘”。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副教授范志紅指出,都市人肥胖比例高,與其大魚大肉,不如針對自己度夏后缺的營養進行補充。
關鍵詞綠葉菜 橙黃色蔬菜
夏天人們常吃的蔬菜、水果以瓜類為主,如黃瓜、冬瓜、西瓜等,這類食物中胡蘿卜素和維生素B的含量都很低。所以入秋時體內維生素A儲備減少,如不及時補充,就容易發生暗視力下降、眼睛干澀、呼吸道感染、葉酸和維生素B2不足等問題。因此,入秋應多吃綠葉菜和橙黃色蔬菜,如芥藍、菠菜、胡蘿卜、南瓜等。淘寶熱銷各款維生素營養保健品。
關鍵詞發酵食品
夏天后很多人胃腸消化功能弱,因此秋天應適當吃些營養豐富又好消化的發酵食品,如醪糟、豆豉、豆醬、醬豆腐、麻豆腐、豆汁、酸奶等。
關鍵詞薯類和雞蛋
薯類食品富含B族維生素和鉀、鎂等礦物質。秋季常吃些山藥、甘薯、芋頭、馬鈴薯等,可作為精白米面的替換品。
蛋類在秋季也是好食品,蛋類脂肪酸質量高,含12種維生素,富含卵磷脂,都是秋天應補充的營養物。淘寶熱銷各款維生素營養保健品。
建議二、貼秋膘前先讓腸胃做“準備”
說到立秋,人們的第一反應恐怕就是“貼秋膘”。吃,幾乎是每個節氣輪至的“大事件”,立秋也不例外,人們又可以找個理由好好大吃一頓了。
“貼秋膘”雖說是民間流傳下來的風俗,但從中醫角度來看也有一定的科學性。俗話說“夏天過后無病三分虛”,人在伏天胃口差,再加上大量流汗,往往會變瘦,即所謂的“苦夏”。秋天是夏季和冬季相銜接的季節,人們選擇在此時開始進補,以將身體養好,應對即將到來的嚴冬。中醫理論中也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說法,秋季適當進補是恢復和調節人體各臟器機能的最佳時機。“貼秋膘”的風俗便應運而生了,人們在這一天往往會選擇吃味道厚重的大魚大肉。
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與過去已不可同日而語,今天的人已很少出現營養不足、勞作過度的狀況,相反,面臨的是營養不均衡、營養過剩、脂肪超標以及運動不足等問題,因而就不應再盲目沿襲古人的風俗,大吃大喝,密集進補,否則不僅“貼”不出健康,還有可能弄巧成拙,“貼”出一身富貴病。
夏季人們常進食冷食,脾胃功能有所下降,如果一入秋就大魚大肉的進補,無疑會加重腸胃負擔,導致消化功能紊亂,甚至出現厭食、腹瀉等“進補后遺癥”。
專家建議,“貼秋膘”之前可以先補充些既營養又易消化的魚、蛋等,讓腸胃先做好“準備”,進補時也不應胡吃海塞,除了適當吃些雞、牛、羊等肉類食物,奶制品、豆類及新鮮蔬果也要“跟上”,合理補充人體所需的各種維生素和礦物質,保持體內酸堿平衡。淘寶熱銷各款維生素營養保健品
在此進補的大原則下,每個人還應根據自身體質調整“秋膘食譜”,像脾胃虛寒的人,進補前可適度吃點健脾胃的食物,比如山藥、豇豆、小米等,如熬粥食用效果更好。平日胃火旺盛的,進補前就要先清清胃火,多吃苦瓜、黃瓜、冬瓜或者喝些苦丁茶。老年人和兒童由于本身消化能力較弱,進補前最好吃些山楂、白蘿卜等消食、健脾、和胃的食物。
建議三、貼秋膘 男女老少各不同
又到秋天,很多市民開始“貼秋膘”了。營養師許敏說,“貼秋膘”雖屬食補,但也要因人而異。
女性多吃瘦肉勤補鐵
女性在日常飲食中一定要有補鐵的意識。在需要提升抵抗力的秋天里,這方面更應多加注意。女性習慣夏天減肥,整個夏季吃素食多,很少吃豬牛羊肉等動物類食物,極容易造成缺鐵性貧血。入秋以后,這些脾胃虛寒的陽虛體質女性,“貼秋膘”的重點就是要適當吃一些溫性牛羊瘦肉,借此提升陽氣,溫胃散寒,且有助于補鐵。
在飲食中,還要遵循“以色補血”的原則,適當多吃紅色食物,如紅棗、枸杞、胡蘿卜等。秋天水果大量上市,想吃補血的水果,最好選擇溫性的,如葡萄、蘋果等。甜瓜、哈密瓜等瓜類要少吃。
男士選清淡飲食
秋天一到,紅燜羊肉、羊蝎子、肥;疱伓际悄惺總兊淖類。盡管男士貧血的比較少,但對于應酬比較多的中年男士來說,要控制體重,先要控制胃口。飯店的許多青菜都是過油的,比如南瓜做成了油炸的南瓜餅,不僅含油比較高,還含有許多糖,所以男士盡可能地在家里吃飯,最好多吃一些素菜,以清淡飲食為主,避免虛火上升。
孩子少吃漢堡常吃魚
秋天是感冒高發季節。家長給孩子“貼秋膘”,早餐盡量不要選擇漢堡類高熱量食物,這對孩子的胃腸不好。家長可以給孩子做一些蔬菜沙拉或豆制品,保證早餐營養豐富,避免孩子低血糖,有助于增強孩子的記憶力。
可以常給孩子做點海魚吃。海魚能增加血液中的優質膽固醇,有益孩子發育。海魚最好清蒸,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護其營養素不受破壞。
老人喝普洱茶養胃
有的老人特愛喝濃茶提神。需要提醒的是,這些茶在瀉火的同時,也特別容易傷胃。所以,老人最好在秋天開始換茶,改喝普洱茶。因為普洱茶屬于發酵茶,口感較平和,屬性也較溫和,有養胃的功效,還有一定的降血脂功效。今秋熱銷云南特級普洱茶。
另外,老年人一般在秋天活動量有所增加。如果吃不好,不但容易秋乏,還會經常生病。所以老人應該學會做自己的營養師,每天可以吃二三十種食物,可自己做八寶粥。粥里面放一些大棗、小米、紅豆、綠豆、蕓豆、花生、桂圓等,有助于提高免疫力。
建議四、貼秋膘 誰該“貼”誰不該“貼”
入秋了,人們身上再無濕黏不適之感,食欲也跟著上去了。于是就萌發了要做點好吃的想法,以補償入夏以來的“虧空”。民間就常用吃燉肉的辦法把夏天身上掉的膘重新補回來,所以叫“貼秋膘”。
這“貼秋膘”有沒有道理?哪些人該“貼”,哪些人不該“貼”?入秋后大家的飲食還要做哪些調整?我們一起來聽聽黃泰和高級營養師怎么說的。
“貼秋膘”也得與時俱進
在中國傳統節氣中確實有這么個說法,在北方比較普遍,在南方也多有秋季進補的習俗,這與中醫強調的以形補形有關系。在北方立秋意味著氣溫在變化,該是要準備“秋收冬藏”了,所以“貼秋膘”是有一定道理的。
這一點在農村是有必要準備的,但在城市化的今天,這種觀念只怕也要與時俱進了,大多數人本身超重且運動比較少,冬季也沒有太多的體力勞作,食物的補充也非常豐富,沒有必要過分強調“貼秋膘”。
其實,“貼秋膘”也要講科學,多吃一些在夏季容易被忽視的食物,補足人們在夏日里容易缺乏的營養,會比吃肉更好。
哪些人該“貼”,哪些人不該“貼”
既然有一定的道理,那哪些人該“貼秋膘”,哪些人又不該“貼”?該補的人怎么補?吃肉就行?還有需要及時地補充哪些營養物質呢?
高級營養師建議說,應該符合自然規律,季節到了可以適當調整飲食,但也不必大魚大肉。導致消瘦及少食用的主要是主食,中國居民膳食金字塔建議主食的攝入是每天300-500克,而油脂的攝入則只有10-20克,所以從中可以看出,很大的原因是主食的缺乏,南米北面加上五谷雜糧就是最健康的飲食,能補充能量、礦物質及維生素等。
對于那些肥胖的人來講,就更不應該進食大魚大肉了,應該借機會調節好整體體質,迎接冬季的到來?蛇m量增加口味重的食物,如:魚類、瘦肉、大豆等補氣、含淀粉及能量高的食物。
綜上所述,想要健康“貼秋膘”,必須還得根據自身的身體狀況來決定呢!不能盲目跟風,需要定制適合自己的飲食方案,這樣才能夠健康“貼秋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