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性心理和性教育一樣重要
總之,現在的孩子由于營養好,身體發育較快,又加上外界(如傳媒)的影響,心理發育也會提前,對兩性有了一些模模糊糊的認識。碰到這種事情,老師、父母不要大驚小怪,操之過急,而要找孩子問問清楚,冷靜處理,引導教育為上上策。
我們承認并正視兒童的性游戲和性活動,但是我們也不能夸大和歪曲兒童的性心理。在青春期之前,很少有兒童主動從事性活動,即使有,也絕少與性滿足直接有關,兒童大都在性游戲中達到非性欲的目的,如娛樂和交友等。因此,應當正確、審慎地看待兒童的偶爾的性活動,既不能視而不見,又不能過分夸大,要相信兒童,立足于教育,幫助兒童順利發育成長。
所謂“性教育”并不是講解性技巧的教育。回答孩子的問題時,可以先問一下孩子,為什么會提出這個問題?明確了孩子究竟要知道怎樣的性信息,就可以盡力去回答了。父母在平時需要事先閱讀有關書籍,必要時也可以推薦給孩子看,這比自己談更有效。
兒童性心理和性教育一樣重要
可是很遺憾,由于傳統觀念使然,目前我們的社會特別缺少這些,特別是父子之間缺乏這樣的親情。我們的家庭中,父親往往是最忙碌的一員,在對子女的精神撫慰上付出很少,而孩子對此是十分敏感的。
對兒子進行性教育的責任,則非父親莫屬。教育心理學家認為,對男孩的性教育越早越好,越真實越好。但這種教育是以愛的教育為前提的,男孩子首先是“孩子”,他們也需要肌膚之親,特別是來自爸爸的摟抱和撫摸。這種充滿溫情的觸摸,會有助于他們從小享有安全感,懂得人與人之間應該建立真摯的感情聯系,學會表達自己的情感,學會以尊重為前提去愛別人。
從狹義的觀點看,人類以傳宗接代為目的的性欲是青春期之后才出現的。然而,我們不應忘記心理是連續的。因此,在兒童身上,我們偶爾能看到一些與性有關的活動。據國外的一項研究,大約有一半的成年人都報告說自己曾在童年時期從事過某種形式的性游戲。但兒童的性游戲從本質上說不同于成年人的性欲,兒童可能接受外界的性信息或性刺激,而并沒有在內心中理解它和意識到它。
孩子父母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不必大驚小怪。在我們的傳統思維里,一直有這樣一個觀念:兒童無性,毫無邪念。這個觀念是非常錯誤的,只要我們仔細觀察,就會發現有的兒童有一些怪異的習慣,他(她)們總喜歡用自己的陰部與床頭或別的類似物體摩擦,隨后臉色漲紅、眼光發直。這里涉及到一個如何看待兒童性欲的問題。
一個10歲男孩,正在上小學4年級,他給班里的女生寫了好幾封情書。孩子的父母既恨孩子小小年紀就干這種事情,又擔心孩子思想上有負擔。
推薦閱讀:談性色變共同關注:BABY SEX 嬰兒性心理 兒童性心理
給兒童性教育的好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