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片网站免费观看-黄色片网站观看-黄色片网站大全-黄色片视频网-色偷偷网址-色偷偷网站

您的位置首頁  心理健康

少年"戀母情結"的心理根源

  • 來源:互聯網
  • |
  • 2014-12-18
  • |
  • 0 條評論
  • |
  • |
  • T小字 T大字

   

    一名17歲男孩在電話中述說了他與母親之間的事情。在他父親出差不在家的情況下,他和母親發生了不該發生的事情。顯然,那個男孩有深重的罪惡感,不然他是不會打電話來的。

    一名18歲念高三的男生近來怎么也學不進去,原來十分優異的學習成績直線下降。他已經不能與心理醫生進行正常對話,經初步診斷是精神分裂癥。而據陪同他來咨詢的親友說,他完全是被母親“害”的:因為他的母親與父親感情不和,母親一直與兒子同睡一床。

    一位大學生在咨詢中說,他對母親有強烈的愛戀。一次,他在給母親的茶水中放進安眠藥,想與母親發生性關系,因藥量小而未起作用,母親默默地拒絕了他,他便退卻了,從此不敢回家見母親。

    也許上述的事例是特殊的。可是,男孩對母親有依戀傾向卻有相當的普遍性。目前,在有些家庭中,獨生子與母親的關系容易過于親密。尤其是在父親忙于工作而忽視妻兒的情況下,有些男孩與母親事實上成了“情人”。

也許有人會說,這不簡直是“母子亂倫”嗎!

    對此,我們不能簡單地歸結為“母子亂倫”,應該說其中的心理學原因有很大程度的“母子互戀”。

    最初,弗洛伊德提出了“戀母情結”,他認為在性心理的發展過程中,孩子的性要求要在親近的異性家長那里得到滿足。女兒會對父親發生愛戀,愛父嫌母,叫作“戀父情結”;兒子會對母親發生愛戀,愛母嫌父,叫作“戀母情結”。弗洛伊德的這一學說后來受到了人們的批評,認為他的這一說法缺乏足夠的科學依據。我們也不能把戀母情結看作具有普遍意義的科學理論,不能把它絕對化,但是我們又不能完全否定它。特別是就我國目前的家教現實看更是如此,可以這樣說,“戀母情結”在我國當今的家庭中似乎有蔓延之勢。

    為什么我國當今家庭中“戀母情結”有蔓延之勢?

    近年來,由于獨生子女增多,男孩子尤其被嬌寵,家長時時刻刻都不敢放手,生怕孩子出什么意外。如果只是在意孩子身體健康還情有可原,但問題出在父母對待孩子的態度和養育方式上:有的男孩子一直與父母同睡一床,甚至父母的性生活也不回避較小的孩子;還有的男孩一直與母親同睡一床,而父親被冷落一邊,以致青春期剛剛到來便出現許多問題;有些中年的母親還會將母子間的親昵津津樂道,比如說到兒子如何離不開媽媽,“賴”在母親的床上不走,從她們的口氣中可以斷定,她們沒有意識到這有什么不妥。

    可是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尤其在十一二歲之后,青春期的到來、性意識的萌動,難道男孩子會對母親——一位成熟的女性的身體無動于衷嗎?如果青春期朦朧的性沖動指向自己的母親,難道不是我們現代人一個莫大的悲劇嗎?

    由此可見,我們當今家庭中“戀母情結”的成因,與弗洛伊德對“戀母情結”成因的解釋不同。今天的“戀母情結”是錯誤家教的產物,或者說是由于母親對兒子的過分愛戀造成的。套用弗洛伊德的話,也許可以說是母親的“戀子情結”誘發了兒子的“戀母情結”。所以,不妨叫這種現象為“母子互戀情結”,這是我們要特別當心的一個親子關系的“怪胎”。

    “母子互戀情結”的后果是可怕的。極端的危害便是釀成如前文事例那樣的悲劇。由于“家丑不可外揚”的觀念,在家庭中即使已經發生類似的事件,一般不會向外人透露。但據有關的心理咨詢調查,類似的個案不在少數,在保密性較好的電話咨詢或通信咨詢中時有發現。更為普遍性的危害是嚴重影響男孩子的個性發展。由于母親過分的愛憐,導致男孩的心理幼稚、依賴性強、孤僻不合群、不會與同齡人交往、缺乏男孩子的陽剛之氣。在我的家教咨詢中就遇到過幾個長不大的男孩。他們都是大小伙子了,心理上卻跟幾歲的娃娃一樣幼稚得很。經了解,他們有一個共性:都是和母親同床睡覺到十多歲的。當他們的母親為孩子長不大而憂慮的時候,我簡直有點為她們慶幸呢:他們的兒子到底沒有把自己朦朧的性意識的對象指向自己的母親。

    相反,縱觀我們的家教,還是看到更多的中青年父母們,特別是那些母親們是睿智而富有遠見的:他們對3歲以上的孩子就開始培養其獨居一室的習慣。他們對孩子說:你長大了,要上學了,應該有自己的小天地,給你布置一個屬于你的小房間吧,要鍛煉能夠一個人睡覺,不要再依賴父母。他們態度堅決,教育得法,孩子的獨立性逐步增強,并很快適應這樣的要求。

    走出“母子互戀情結”的誤區,讓我們都學會給予孩子真愛吧。

 

免責聲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對其真實合法性負責。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告知,本站將立刻處理。聯系QQ:1640731186
友薦云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