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期的子宮保健
進入生育期后,子宮亦隨之進入“多事之秋”。定期進行產前檢查是母子平安的重要保障。如果忽視產前檢查,就不能及時發現胎兒的異常,往往易出現難產或子宮破裂等嚴重后果。如難產、多胎、過期分娩時產程過長、用力過猛或處理不當,可造成子宮周圍韌帶損傷,嚴重者子宮破裂等。也有產后不注意休息,經常下蹲勞動或干重活,使腹壓增加,子宮就會從正常位置由陰道向下移位,醫學上稱為子宮脫出,簡稱“宮脫”。病人有下腹、陰道和會陰下墜感,出現腰酸背痛、局部腫脹、潰瘍、白帶增多等。嚴重者可終日脫在外面,須用手幫助方能回納,非常痛苦。
除產前檢查外,一般可每半年或一年,到正規醫院進行婦檢,尤其是檢查生殖器部位的疾病,不必害羞回避,應如實回答醫生詢問。有人稱子宮是許多婦科病發源地之一,如子宮肌瘤、子宮癌、宮頸癌、宮頸糜爛、子宮內膜異位等。一旦發現都必須系統徹底治療,萬萬不可大意。
子宮這塊圣地的受損與分娩不當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必須要做到“三不”,即一不要私自墮胎,有些人出于種種原因,私自墮胎或找江湖醫生進行手術,這樣做的嚴重后果是,子宮破裂或繼發感染甚多;二是不要濫用催產素藥,在一些偏遠農村,當孕婦分娩發生困難時,濫用催產素的事時有發生,這相當危險,可導致子宮破裂等;三是不要用舊法接生,少數農村仍沿用舊法接生,包括在家分娩,這對產婦和胎兒是一種嚴重威脅。
產后促進子宮復原方法:
1.產后應及時排尿,不使膀胱過脹或經常處于膨脹狀態。
2.產褥期應避免長期臥位。產后6~8小時,產婦在疲勞消除后可以坐起來,第二天應下床活動,以使得身體生理功能和體力恢復,幫助子宮復原和惡露排出。如果子宮已經向后傾,應做膝胸臥位來糾正。
3.產后應該哺乳。因為嬰兒的吮吸刺激,會反射性地引起子宮收縮,從而促進子宮復原。
4.產后要十分注意陰部衛生,以免引起生殖道炎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