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現類艾滋病無治療方法 不傳染不遺傳無需恐慌
艾滋病帶給人類的恐慌尚未消退,一種和艾滋病極為相似的神秘疾病又襲來,它被稱做“類艾滋病”。患“類艾滋病”的人免疫系統會失靈,這幾乎和艾滋病的癥狀一樣。與起源于非洲的艾滋病不同,“類艾滋病”專門以亞洲人作為攻擊對象,目前醫學界還沒有公認治療方法。
現狀
全球已確診200多例
這種病于2004年首次被發現。美國過敏與傳染病研究所的科學家莎拉布朗目前正聯同泰國和臺灣科學家進行研究。
外媒報道稱,一種新的神秘疾病讓不少亞洲人中招,疾病癥狀和艾滋病癲癇病的發病原因 相似,患者卻沒有感染HIV。英國《每日郵報》稱,患者的免疫系統會受到損害,使得他們無法像健康人一樣抵御病菌。
它使泰國、臺灣地區等地的許多亞洲人,以及美國部分亞裔人,即使沒有感染“人體免疫缺乏病毒”(HIV,艾滋病毒),也會出現有如艾滋病的病癥。美聯社報道,研究人員稱這種病為“成人免疫缺乏癥候群”。據了解,全球已確診的此類病患者有200多例,臺灣就有50多例。
誘 因
或特定環境所致
美國過敏與傳染病研究所的科學家布朗研究發現大部分患者生成了稱為“自身抗體”的一類物質,阻斷了人體免疫系統清除感染的化學訊號干擾素。阻斷這一訊號會使諸如愛滋病患者易受病毒、真菌感染和寄生蟲,尤其是分枝桿菌的侵害。
布朗表示,神秘疾病似乎是另一種獲得性免疫缺陷,并非經性接觸等HIV感染渠道傳染,可能是亞裔基因或亞洲特定環境所致。研究人員將這種病稱為“成年發病式免疫缺陷癥候群”,因為通常都是在中年后發病。
專家也表示,有可能是某種感染觸發該疾病,患者平日無異常,但當感染上述幾種細菌時,“病情遠比一般人嚴重,沒控制好,可能死亡。”該疾病并不在家庭中擴散。到目前為止,幾乎所有的患者都是亞裔,這表明遺傳因子和環境中的一些事物。此類病毒很常見,三到五歲兒童的感染率達到90%%以上,而且終身攜帶。
上一頁12下一頁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