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十人中一人患腎病 專家稱患腎病不影響生育
腎病防治誤解多,專家稱需破除“血肌酐迷信”,低蛋白飲食不代表絕對忌口
得了腎炎,就喪失了生兒育女的權利?只要血肌酐正常,腎臟便不會有事?得腎病后要絕對禁肉,雞蛋牛奶可以放心吃?
專家指出,上述疑問均屬于對腎病防治的誤解。我國每10個成人中就有一人患有腎病癲癇病的治療方法,其中1%將最終發展為尿毒癥。對于龐大的腎病患者群來說,消除誤解,積極正確地配合醫生治療,也可以享受較高的生活質量。
醫學指導/廣東省人民醫院腎內科主任史偉教授
社會現狀:
未生育女患者屢被遺棄
近年來,“腎病媽媽拼死產子”的消息屢見報端,在感動于母愛偉大之余,也有人疑惑:“受損的腎臟能顧得了胎兒?是不是在亂來?”
的確,腎臟是人體的重要解毒器官。對女性而言,患病后腎功能受損,清除自身的有毒代謝產物尚且困難,如何負擔得起腹中胎兒的發育需要?因此,長期以來,腎病尤其是終末期腎病(尿毒癥)被當成生育禁區,這一觀念在社會上深入人心。
由于“不能生育”,相當多的女患者遭受到歧視和不公平的對待。記者在采訪時了解到,一些未婚、未育女患者因得了腎病,遭男友、老公遺棄。即使僥幸懷孕,婦產科醫生以及患者家人往往勸患者“流掉孩子,保住性命”。
然而,女性的天性令許多人渴望冒險一試,曾經有患者流著淚告訴記者:“此生最大的愿望是當媽!只要能生個健康的寶寶,我死了也愿意!”
專家觀點:
做好監控 腎病女也能當媽
“腎炎對男患者的生育影響不大,主要對女性有一定風險。”廣東省人民醫院腎內科主任史偉教授指出,隨著胎兒長大,母親的負擔很重,有些人在懷孕過程中因身體無法耐受,出現急性腎功能衰竭,最終選擇終止妊娠。有些媽媽產子后,腎功能進一步受損,尤其是狼瘡性腎炎的女患者,如果不經過干預,懷孕后會導致病情惡化。
史偉指出,過去因認識不足,藥物等干預手段不多,因而禁止腎病女患者生育。“現在有了既控制病情又不影響胎兒發育的藥物,腎炎不再是生育禁區,包括IgA腎病和狼瘡性腎炎患者都可以生孩子。”目前僅他在門診就接診了多名患有狼瘡性腎炎的孕婦。
不過,他強調,腎病患者不可盲目生子。首先應進行規范治療至少兩年,待病情穩定后,經腎內科醫生評估,再考慮造人。整個妊娠過程,必須由醫生全程監控。接受透析的尿毒癥患者在腎功能差的情況下,仍不可生育。
上一頁12下一頁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