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頭小店多以酒精消毒 文身美甲小心染丙肝
不潔文身器具可將丙肝病毒帶入體內。丙肝病毒在街邊小店穿耳洞也可能感染病毒。丙肝病毒侵入肝細胞可導致肝臟慢性炎癥壞死和纖維化,部分患者可發展為肝硬化甚至肝細胞癌(HCC)。
沒獻過血,沒輸過血,私生活也檢點,28歲的李明(化名)卻被檢出丙肝,他怎么也想不通自己是怎么得的丙肝,唯一的可能就是9年前那次“文身”。
據了解,多種肝炎在患病早期并不會有明顯的癥狀,容易被患者忽略,被稱為隱形殺手的丙型肝炎就是典型代表。有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丙肝患者呈現明顯的增長。幾乎所有患者都是因為其他疾病或意外檢查發現丙肝病毒,主動接受丙肝相關檢測的人數基本為零。
在臨床上,一些年輕的“潮一族”男女被檢查出患丙肝。來自湖北省中醫院、武漢大學人民醫院、中南醫院、武漢市中心醫院的統計顯示,每月都會收治1至2位丙肝年輕患者,他們都沒輸血獻血史,但多數有過街頭文身、文眉、打耳洞、拔牙等創傷性美容。
1案例
9年前不潔文身
讓丙肝病毒潛伏
李明家住武昌中南路,7月初,他出現“感冒”癥狀,頭暈乏力,胃口不好,感覺很累,時不時還有惡心嘔吐癥狀,以為是天熱引發的“副反應”,吹空調導致的感冒,并未在意。可這癥狀持續了半個月,李明的面色也變得不好,偏黃,家人建議其到湖北省中醫院檢查,結果發現黃疸偏高,進一步檢查確診為丙肝。
醫生說丙肝傳播途徑跟艾滋病、乙肝一樣:血液、性和母嬰。
“可我既沒獻過血,也沒輸過血,個人生活也一直檢點,年底準備結婚。”李明怎么也想不通,這丙肝是在哪個環節感染上的。
“你有沒打耳洞?文身?”醫生進一步問,李明才恍然大悟。
原來9年前,李明高中畢業剛進社會,在超市工作認識一女孩,兩人迅速陷入愛河,為見證愛情,女孩提出在每人腰上文個戒指,以表示今生非君不嫁,非卿不娶。
李明回憶,當時年輕,只想著好玩,也沒仔細想過店主使用的工具是否經過消毒,很有可能是那次感染的。
湖北省中醫院肝病中心專家張赤志介紹,丙型肝炎是由丙肝病毒(HCV)所引起,是通過輸血或血制品、血透析、單采血漿還輸血球、腎移植、靜脈注射毒品、性傳播、母嬰傳播等途徑傳染引起的。在臨床上,一些年輕“潮一族”男女被檢查出患丙肝,多半是有到街頭小診所、美容店、美甲店做過刺破皮膚的一些外部美容,最常見的就是文身、文眼線、文唇線、打耳洞等創傷性美容,歸根到底,是因為這些街頭小店的消毒不到位,衛生條件達不到要求所造成。
2探訪
文身或打耳洞都只靠酒精來消毒
連日來,記者走訪江漢路、司門口、街道口一帶文身店,有些正規的文身工作室里,配置有進口的專業文身機,文身師都經過嚴格的專業培訓。他們所用的醫用設備器材、文身針、顏料、護理修復藥膏全是進口產品,用于文身的針、手套以及色料杯都是一次性的。即使這樣,消毒工具仍以酒精為主。
同時記者也發現,一些非正規的文身店,大多是美甲店或文眉店的“副業”。沒有專門的文身場,消毒工具就是醫學酒精、棉簽和一些紗布。文身和文眉共用一臺文眉機,文身顏料質量也粗糙,衛生狀況堪憂。當問到安不安全,會不會發炎時,店主都會強調,現在的文身設備和技術都有了很大改進,比以前更衛生和安全,文身是用一次性針頭,不會發生感染。
記者發現,這些文身店內幾乎都沒有醫療衛生部門相關的許可證。從事文身生意的多為80后85后年輕人。
據了解,我市文身人數逐漸增多是在2004年前后,近幾年越來越多。一位店主介紹,現在的文身跟人們印象中的文身有很大區別,以前的人,一文就是一大塊,特別是在社會上混生活的人,不是龍就是虎,以顯示自己的霸氣。而如今,不少人只在身體上文一小塊,如戀人、妻子、孩子的名字或生日,他們用這種方式記錄自己真愛的人。
另外,“無痛穿耳”攤隨處可見,甚至夜市上都能“無痛穿耳”,一個打耳洞槍、一瓶醫用酒精、幾根棉花棒便是全部消毒工具,極其簡單。前去打耳洞的多是年輕愛美的女孩,多在16歲至25歲。打耳洞時,有的人不多問,說打就打了;有的人也有擔心,問會不會得病,會不會痛。店主多表示,不會發炎,而且用酒精將耳釘和銀針都消過毒,絕對安全。
記者在夜市或小攤上隨機采訪了22位打耳洞的市民,僅3位對衛生表示擔憂,多問了店主兩句安全衛生方面的問題。其余19位都表示,同學或親戚打過,沒出問題,這也不是大手術,點子不會那么低。
武漢市中心醫院消化內科主任吳杰介紹,醫院器械都是送到供應室進行滅菌消毒,而醫用酒精只能消毒細菌,保證局部無細菌感染,無法殺滅病菌。若衛生條件難以保障,微量的病毒進入人體,都會繁殖,最后致發病。當人體自身免疫力強時,少量病毒進入體內,可被自身殺死。一旦病毒多,而人體免疫力下降時,就可能被病毒所侵蝕,成為病毒攜帶者。
上一頁12下一頁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