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電腦就是作業 暑假很多學生成“宅孩”
“我兒子在家里一個星期都沒有出門了,天天與電腦為伴,餓了就叫外賣,或者在家里看書,現在已經胖了7斤,這可怎么辦呢?”昨天下午,許先生打電話到設在浙江江東區明樓街道明東社區的青少年服務站求助。
暑期“宅孩”可真不少
許先生說,他的兒子今年上小學六年級,平時性格就比較內向。他和妻子都在企業里上班,平時早出晚歸,兒子就一個人呆在家里。他們上班時,要么給兒子留些飯,或者留些錢,讓他自己叫外賣或者到外面吃飯。“他很少出門,每天我們回來,都看到他對著電腦在玩,或者在家里做作業。最近一段時間,他有7天沒有出門了,昨天上午,用電子秤稱了一下,發現他重了7斤,視力也下降了不少。”許先生說。
明東社區青少年服務站的工作人員對記者說,進入暑假以來,他們共接到近百個類似的咨詢電話,為此,他們聘請心理專家和志愿者團體,共給孩子們和家長上了四節這樣的培訓課程。他們還給社區的孩子們制定了一個能引起孩子們興趣的暑期計劃,例如一起做游戲,一起做作業等等,吸引孩子們走出來。但是,“宅孩”現象還很嚴重,有的孩子根本不愿意出來,他們只愿意宅在家里。
如何讓“宅孩”走出來
記者看到明東社區青少年服務站針對“宅孩”的一個培訓科目中,有一個叫做“縮小包圍圈”的游戲,就是通過游戲讓孩子們擺脫面對陌生環境的恐懼,培養他們生活習慣和能力。給孩子們培訓的市心理衛生協會的李湘蘭老師表示,要讓“宅孩”走出來,就要打開孩子們的心扉,讓他們發現屋子外面的“精彩”。
無獨有偶,鎮海區團委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暑期,經過走訪,他們也把關愛的目光瞄向了“宅孩”這一特殊群體,目前已經舉辦了十多場類似的培訓,在學生和家長中引起了不小的反響。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寧波市醫學會心身醫學分會委員、鄞州人民醫院副主任醫師陳小珍給建議,讓孩子脫離“宅生活”有幾種方法可供家長借鑒,一是找伙伴,平時就給孩子找一些好伙伴。假期里,幾個人結伴玩些戶外游戲,避免長時間獨自待在家中。二是根據孩子意愿,報一些活動興趣班,學東西是次要,關鍵是讓孩子能繼續和同伴在一起玩鬧、學習。三是家長盡可能抽時間多帶孩子外出活動,一起去體驗大自然,參觀名勝古跡,不僅增長知識,而且可以讓孩子徹底放松,忘掉學習的壓力。(邊城雨 鄭團煊 彭建華)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