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傳經常染發更易患淋巴瘤 專家稱說法沒依據
近年來,惡性淋巴瘤發病率不斷上升,目前已列我國十大高發腫瘤之列。“女性一年染發超過12次更易患上淋巴瘤”、“淋巴瘤偏愛酸性體質,所以只可以吃堿性食物”等說法也讓不少人談“淋”色變。
9月15日,是第九個世界淋巴瘤宣傳日,中國抗癌協會遼寧省分會理事、大連市第三人民醫院腫瘤科系主任董秀玲教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上述說法沒有確切依據,淋巴瘤并沒有誤讀中的那樣可怕,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淋巴瘤已經成為可以治愈的惡性腫瘤之一。
采訪專家
董秀玲
大連市第三人民醫院腫瘤科系主任
中國抗癌協會遼寧省分會理事
中國抗癌協會遼寧省化療專業委員會委員
歐洲臨床腫瘤學會(ESMO)會員
名詞解釋
淋巴瘤
淋巴細胞發生了惡變即稱為淋巴瘤。按照“世界衛生組織淋巴系統腫瘤病理分類標準”,目前已知淋巴瘤有近70種病理類型,大體可分為霍奇金氏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氏淋巴瘤兩大類。
關注名人
霍英東,香港知名實業家,2006年10月28日因淋巴瘤逝世,享年84歲。
李鈺,在《情深深雨濛濛》中飾演方瑜的 “瓊瑤女郎”,2009年3月14日因淋巴癌病逝,終年33歲。
羅京,央視 《新聞聯播》資深男主播,2009年6月5日因淋巴瘤去世,終年48歲。
【解讀】
淋巴瘤可發生在心肝肺
3分鐘,全球有一人死于此病
多位知名人士因淋巴瘤去世,讓人們對這種疾病格外關注。
專家介紹說,淋巴細胞是人體的健康衛士,他們抵抗外來細菌、病毒等的入侵,清除機體內衰老壞死的細胞,維護著機體內環境的“整潔有序”。蠶豆狀的淋巴結成群地分布在淋巴管匯集的部位和靜脈周圍,此外,除了毛發、指甲、角膜以外的其他組織和器官,如胃腸道、支氣管、泌尿系統、生殖系統、皮膚、甲狀腺等也廣泛分布著大量的淋巴組織,它們共同組成保護人體健康的淋巴免疫系統屏障。“淋巴細胞的天性就是永無休止地戰斗,幾乎遍布全身的淋巴結和淋巴組織就是它們的戰場。因此,從我們出生到生命終老,這兩大主戰場上就充斥著激烈的廝殺。在長期的戰斗環境和緊張的工作壓力下,淋巴細胞會發生量變和質變,而淋巴細胞發生了惡變即稱為淋巴瘤。 ”
據了解,由于淋巴組織遍布全身各處,而且同血液系統和免疫系統密切相關,因此,淋巴瘤可以發生在身體的各個部位,如心、肝、脾、肺等。淋巴瘤最常見的臨床表現就是淋巴結腫大,尤其是頸部淋巴結的腫大。此外,部分淋巴瘤患者可呈持續高熱,也可間歇低熱,少數有周期熱。多數患者有體重減輕的表現,在6個月內減少原體重的10%以上。有的患者還會出現全身無力、消瘦、食欲不振、盜汗、貧血等。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每年約有35萬新發病例,死亡人數超過20萬。
上一頁123下一頁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