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每2分鐘就有1人自殺 心理干預可遏制自殺
9月10日是第十個“世界預防自殺日”。中國心理衛生協會資料顯示,在中國,每年約有25萬人死于自殺,至少有100萬人自殺未遂。中國自2000年以來,每2分鐘就有1人自殺、8人自殺未遂,自殺未遂者往往也造成不同程度的功能殘疾。
專家提醒,青少年和中老年人已成為自殺的典型人群,而自殺也絕不是簡單的瞬時行為,背后隱藏著的心理健康問題需要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重視。及早進行心理干預將可能的自殺人群的不健康心理扼殺在搖籃中便顯得尤為重要。
遭遇棍棒 15歲亮亮用刀劃破自己的手腕
15 歲的亮亮從小隨外公外婆在鄉下長大。由于父母長期在外打工,周邊也無相似年齡的玩伴,亮亮的童年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孤獨中度過。上學后,亮亮的性格越來越孤僻,老是沉迷在自己的世界里,上課無法集中精神聽課成績跟不上不說,與老師同學也少有交流。父親幾個月回一趟家,每次都是被他氣得火冒三丈,對他棍棒相向,父子關系逐漸疏遠。一天亮亮用小刀劃破自己的手腕,家長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
專家點評: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精神衛生中心副教授黃永蘭介紹,青少年常見的心理危機無外乎適應障礙、情感問題、人際關系問題、經濟壓力、學業事業發展壓力等幾種。這類人群中,并非所有自殺者是真正厭世,有很大一部分人是“激情”自殺,他們一時間鉆進牛角尖走不出來,選擇走極端。
黃永蘭表示,絕大多數自殺者自殺前流露出沉默少語、憂心忡忡、焦慮緊張、與周圍人群疏遠、在日記或微博中進行死亡暗示等征兆,較易被人察覺。家人和朋友也應時時關注他們的精神狀態,少一些責備,多一些傾聽,常常去開解和安慰,給予他們力所能及的幫助和溫暖。定期心理體檢也是篩查青少年是否有心理健康問題的很好方式。
上一頁12下一頁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