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轎車司機和副駕位最危險 后排中間最安全
近日, 一輛在杭州試駕的沃爾沃越野車白癜風,在彎道上失控撞樹起火。車上5人全部受傷,2人有生命危險。這起車禍引人注意的是:受傷最重的不是駕駛員和副駕位置,而是后排一左一右兩個位置。這是怎么回事呢?一般網上大家比較認同的“駕駛員和副駕位置最危險”,這個說法錯了嗎?揚子晚報記者進行了求證。
南京交警贊同“系安全帶后,后排中間最安全”
“系了安全帶,后排中間位置最安全?”南京機場高速大隊王幸福警官表示持贊同觀點,因為系了安全帶,本身就有了安全的保證。
“乘客都系了安全帶,發生碰撞后,后排乘客不太容易往前沖出去,因此受到前方碰撞物傷害的可能性小于前排乘客。”王警官說,而坐在后排中間的乘客,因為兩邊都有人,也自然處于一個受“保護”的狀態。此外,車被碰撞變形時,后排中間座位所受的壓迫是最小的。
“當然,也不排除特別的情況,比如車輛尾部被嚴重追尾。”王警官說。
20輛車的后排乘客中,沒一個系安全帶
據王警官介紹,他們曾專門在機場高速收費站進行過一次調研:自此經過的20輛轎車,后排乘客只有一人采取了安全保護措施,還是個嬰兒,安裝了兒童座椅。
“實際上,后排乘客幾乎沒人系安全帶。”王警官說,這對于大客車而言更加危險。這是為什么呢?大客車“空曠”,一旦發生事故,沒有安全帶的約束,很容易人壓人,或是飛出去很遠,受到傷害。“現在機場大巴全部更新了安全帶,可從調查的結果來看,幾乎沒人使用。”
王警官還告訴記者國外通過模式方式進行的一個實驗:當轎車以每小時60公里、滿載4人行駛時,正面與障礙物相撞,結果是沒有系安全帶的后排乘客越過前排座椅,直接撞到了前擋風玻璃上,其中司機后面的乘客還把前擋風玻璃撞碎。
從后排假人身上獲得的數據顯示,這種試驗狀況下,前排乘客則因氣囊彈出沒有受到傷害。
時速40公里等于博爾特的“百米9秒”,撞擊力巨大
上高速要系上安全帶,很多人都有了認識,可對于在南京市內系安全帶,一些司機不以為然,更別談副駕駛和后排乘客了。那么真實情況是怎樣呢?南京交管局王宏琪警官曾在一次訪談中進行了專門的解釋。
“有些人認為市區行車開不快,也就每小時四、五十公里速度,沒必要系安全帶。”王宏琪介紹說,在倫敦奧運會上,博爾特百米成績9秒63。而四十公里時速就相當于百米9秒,一旦急剎撞上前擋玻璃,相當于博爾特比賽中撞墻,產生的撞擊力可想而知。
有實驗證明,時速20公里時,如發生追尾或迎頭相撞,就可能“頭開玻璃”。
此外,國外研究機構測試也表明,汽車時速為50公里時發生碰撞,體重50公斤的人全正面沖擊的沖擊力將達到1.5噸,甚至能將司機拋出車外。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