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千余患者排隊等腎源 男子苦等7年終獲手術
費力地從床上爬起來,56歲的老張走到衛生間,酣暢淋漓地拉了一泡尿。
他已經六七年沒有“享受”過這種感覺了。因為多年的尿毒癥,他腎功能已十分衰弱。腎移植手術成功之后,他感覺自己像換了個人一樣。
“我們非常感激,那位遭遇車禍的小伙子和他的家人。”昨日,張先生和病友——同時接受肝移植手術的劉先生,托記者轉交給省紅十字會一封致捐獻者家屬的感謝信。信中他們說:是你們給了我們重新擁有生命和美好人生的希望……
求相匹配的腎源,苦等了7年
2005年夏天,家住內蒙古的老張忽然發現自己下肢有點浮腫,覺得不對勁:“那幾天,小便特別少。”當地醫院診斷為:慢性腎功能不全,也就是俗稱的尿毒癥。
他馬上趕到北京,連找了3家大醫院,專家看病后給出的結論都一樣。專家們說,需要透析或是換腎,但腎移植是最理想的治療方法,移植后患者可以像正常人一樣生活。
老張深深地記住了這句話。
“我的妻子和女兒跟我血型不合,她們的腎臟不能移植給我。”老張說。
上海、北京,那里做移植手術的醫院,老張都留下了聯系方式,希望可以獲得手術機會。
沒想到這一等就是7年。7年里,老張的病越發嚴重了。他每天在家做腹膜透析,把腎臟無法代謝的毒素排出體外。老張不但忌口,還得忍著少喝水,連鹽都只敢在舌尖上沾一下。
上午接到電話,當天打飛的到杭州
今年年初,老張到杭州探望女兒的時候,又在杭州多家醫院留下了聯系方法。其中就包括了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
6月30日上午10:28。老張說,他會一直記得這個日子,這個時間。那天是星期六,老張獨自在家,妻子出門買菜了。他的手機突然響了起來。電話那頭,有個男聲通知他:有一名青年不幸車禍遇難,家屬愿意捐出他身上可用的器官,“他的腎臟和你匹配,你今天能來嗎?”
老張一下子傻了。他的第一反應是:騙子!“后來才知道,其實他就是為我登記信息的浙醫二院文甲明醫生。”老張說。
確認此事之后,老張激動、興奮得難以自已,又害怕到杭州后會撲空。
他抓起車鑰匙、身份證、錢包就出門了。“一個人開車趕到機場,買了最近一班飛往杭州的機票:12點的。”他說,當時,自己身上只有身份證和錢,其他什么都沒帶。“買好機票,和醫生約定了時間,我才定下心來,給老婆打電話,讓她坐后一班飛機來會合;給朋友打電話,讓他幫忙把車開回去;給女兒打電話,讓她到機場接我……”
托記者寄感謝信:你們給了我生命
當天傍晚5點多,老張趕到了浙醫二院。
“航空管制,我著急壞了,還好,醫生們全部在等我。一看到他們,我的心就定了。”老張說。
手術一直持續到第二天凌晨2點才結束。手術成功。3天后,他的小便量、體內肌酐水平都已經正常了。浙醫二院副院長梁廷波介紹說,上半年該院已成功地為9位患者進行了肝臟移植、腎臟移植及角膜移植。
由于不能與捐獻者及家人見面,兩位受捐者寫了一封感謝信,托記者轉交給省紅十字會,再快遞給在貴州老家辦喪事的捐獻者家屬。
他們在信中寫道:在我最無助絕望的時候,你們讓我重新燃起對生命的渴望,我告訴自己,從此,絕不輕言放棄。因為,有你們在我身邊。再一次感謝你們,是你們給了我重新擁有生命和美好人生的希望,你們對我的無私救助,我們很感激。你們的這份恩情,我們永遠記在心底。
讓我們記住這個年輕人的名字:龔維斗,30歲,貴州盤縣人,來杭打工,不幸因交通意外去世。
排隊等腎源,平均需要三五年
目前,浙醫一院、浙醫二院等我省17家醫院,具有心臟死亡后器官捐獻移植資質。浙醫一院每年腎移植手術數量最多。由于腎源遠遠不夠,目前仍有1200多人在排隊等待腎源,平均需要等待三到五年。
“目前,醫院成立了捐獻辦公室,急診和ICU共有4位協調員,協助省紅十字會進行勸捐工作。”
浙醫二院院長王建安說:“如果發現有腦死亡、經治療不可逆,但器官可用的潛在捐獻者時,就會進行初步溝通。假如病人器官良好,符合捐獻情況,家人也支持,我們醫院會幫忙聯系省紅十字會,讓他們派專人過去與家屬面對面勸捐。”
腎臟移植10年存活率可以達到90%,國內腎移植患者最長存活了32年,國外有超過40年的報道。絕大部分患者能夠回到自己的工作崗位,開始正常生活。(林丹 方序)
相關閱讀:
>>中國器官移植供需比1:150 來源緊缺供需矛盾大
>>南昌搗毀器官倒賣團伙 賣腎得2萬中介賺30萬
>>德媒曝光跨國非法賣腎網絡 買者多為重病富商
>>賣腎利益鏈大起底近百萬腎病患者催生賣腎黑市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