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障礙高發 北大教授吁重視青年人群心理健康
金秋九月,高校新生和職場新人如何面對全新的環境?北京大學精神衛生研究所王向群教授呼吁:“一定要重視青年人群的心理健康。高校新生、職場新人處于焦慮障礙的高發期,需要加強對疾病的正確認知,出現癥狀盡早識別,及時進行專業的心理和藥物治療,以減少焦慮障礙對未來生活的影響。”
如何擺脫角色轉換焦慮?
“自身角色的轉換和來自外界環境的變化常常會讓高校新生和職場新人感到壓力和緊張,出現偶爾的焦慮情緒無傷大雅。”北京回龍觀醫院的楊甫德教授指出,“但是,如果焦慮的嚴重程度與客觀事件或處境不相稱,或者持續時間過長,在大多數人不會緊張的情況或場所突然感到強烈恐懼,就可能是焦慮障礙的征兆了,需要及時前往正規醫院的精神專科就醫。”
數據顯示,80%-90%的焦慮障礙在患者35歲以前發病,其中,又以10至25歲是發病的高峰期。國內研究顯示,59.1%的大學新生焦慮水平高于全國18至29歲青年的平均水平。高校新生既要承受學習的壓力,又要學會獨立應付日常起居,甚至還要面臨情感上的困擾,焦慮抑郁時有發生。
此外,剛剛結束校園生活,曾經自由自在的大學生步入職場,緊張的工作節奏,復雜的人際關系接踵而至,職場新人也常常感到應接不暇。可見,高校新生和職場新人正處于焦慮障礙的高發時期,應該格外受到關注。
“焦慮障礙是一種真實、嚴重的疾病,但也是可以治療的。”北京安定醫院副院長李占江教授強調,“目前國際上公認盡早發現并求診精神科醫生,經過專業的心理和藥物治療后,絕大多數患者都可以重新開始幸福的生活。”
焦慮障礙,是一組以焦慮為主要臨床相的精神障礙,癥狀表現為精神癥狀和軀體癥狀,分為多個亞型,主要包括廣泛性焦慮障礙,強迫癥,驚恐障礙,創傷后應激障礙,社交焦慮障礙,盡管每一種焦慮障礙在不同的患者身上的癥狀表現各異,但是它們都會引起極度的恐慌或擔憂,從而干擾正常的生活方式。
上一頁12下一頁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