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蝦刺傷也能致命 專家:皮膚有傷 勿近海鮮
手上有傷口時不要接觸海鮮等產品,因為其帶有的病菌很可能會通過傷口長期植入人體,一旦進入血液,就會造成各種感染。新京報記者王遠征 攝
近日,一名臺灣女子不慎被活蝦刺傷小腿,截肢后不幸去世的消息在網上大量轉載,后經專家釋疑,該女子感染了海洋弧菌。一只普通的蝦竟能致命?海洋弧菌究竟有多毒?
感染兩途徑:食入和皮膚接觸
據臺灣媒體報道,臺中市一名女子,不慎遭活蝦刺了一下右小腿,她僅以優碘消毒傷口。第二天傷口突然出現紅腫硬塊且疼痛難耐,送醫院治療并對右腿進行截肢手術,但病情仍未見好轉,10月1日不幸去世。醫院表示,該女士是海洋弧菌感染造成壞死性筋膜炎,并引起敗血性休克,最終導致死亡。
“海洋弧菌感染的這種病很少見,但很兇險,病情發展快,死亡率也比較高。”國家二級公共營養師張玲說,海洋弧菌的感染途徑有兩種:一是食入含有海洋弧菌的食物,例如生蠔、蚌類等海產及生魚片;二是從皮膚直接感染,如在被海鮮刺傷等情況下,海洋弧菌就會侵入體內。
“不少水產品中都含有寄生蟲,人們在食用這些水產品時,致病菌和寄生蟲等會通過口進入人體內,當進入到胃時,胃酸會起到殺菌的作用。如果人們手上有傷口,建議不要接觸海鮮等產品,因為其帶有的病菌很可能會通過傷口而長期植入人體,一旦進入血液,就會造成各種感染。”中國農業大學食品與營養學院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紅向記者介紹,因此,對于手上等有傷口的人而言,盡量避免接觸生的動物性食物,比如肉類、魚等,否則會有一定的危險。
對致病菌的反應因免疫力不同而有差別
不少人都有被蝦等海鮮產品刺傷的情況,但有時并無大礙,對此,范志紅解釋,每個人的消化系統能力不同,免疫能力不同,因此對致病菌的反應也是不一樣的。如果胃酸很強,能夠消滅食物中的絕大部分微生物,那么產生不良反應的可能性就比較小。而對那些消化能力弱、胃酸分泌不足的人來說,如果烹調不足,沒有徹底殺菌,或者用餐時飲用大量飲料、進食大量水果等,這就稀釋了胃液,食物中的致病菌就很容易活著通過胃而進入腸道,引起細菌性食物中毒。所以,有胃酸不足問題的人,尤其要量力而為,少吃海鮮河鮮為宜。
不少河鮮海鮮中都含有多種致病菌
一些海鮮河鮮營養價值確實很高,但也存在著一些健康隱患,螃蟹、蝦、貝等產品當中含有多種致病菌以及諾如病毒之類致病性很強的病毒。以螃蟹為例,其中含有的致病菌就包括副溶血性弧菌、霍亂弧菌、李斯特單核增生菌、致病性大腸桿菌等,特別是弧菌類致病菌,在河鮮海鮮中特別猖獗,夏秋季節尤其污染面大。
上一頁12下一頁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