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開車易怒是“路怒癥”表現 責任心理是主因
“開車當防‘路怒癥'! ”日前,甘井子區交警大隊一位民警,在微博上發布消息,稱早高峰時段兩位駕車去上班的市民因搶行發生刮碰,結果雙方均出言不遜,對罵起來,一度造成交通堵塞。本市一家心理咨詢中心主任黃鶴女士告訴記者,因為一點小事便失去冷靜,這就是“路怒癥”的典型表現。據黃鶴所在的心理咨詢中心調查,目前在自駕車的上班族中,不同程度存在“路怒癥”的人群比例正在逐年升高。
經歷 小摩擦引發大沖突
昨日8時許,記者在西安路附近目睹了一場追尾事故,因為前車急剎車,后車撞了上去。后車司機是位女士,下車后不由分說破口大罵,情緒激動,怪前車司機不會開車,而前車司機也不甘示弱,兩人對罵了起來,盡管有交警在一旁勸阻,但雙方的火氣卻始終都很大。
“現在幾乎家家都有司機,大家有時候會發現,平常挺好的人,一開上車就變得急躁、粗魯,往往連身邊的親人都被嚇一跳。”負責在現場處理事故的王姓交警告訴記者,“特別是在早晚高峰時段,一些忙著上下班的人要是遇到擁堵,火氣就會升高。 ”
在所有能引發開車人怒火的事件中,不遵守交通規則最讓人“火大”。說起發生在幾天前的一次刮碰事故,在省直機關工作的李衛仍忍不住抱怨。那天他在長江路一處交叉路口等待左轉,右邊一輛黑色轎車插隊并入左轉車道,和李衛的車擠在一起,兩車都有損傷。雙方一言不合吵了起來。
分析 責任心理是最大導火索
“上班壓力很大,要是趕上堵車,心理壓力會更大,在這種壓力下,情緒有波動也是一種正常心理表現。 ”黃鶴從心理學角度分析,“路怒癥”只能算是一種情緒反應,還遠遠不能說是心理問題甚或心理疾病。
黃鶴表示,開車的時候,人們普遍受心理壓力影響,情緒處于比較緊張的狀態,此時如果遇到堵車、事故等非正常情況,就會變得非常著急。最重要的因素是責任心理。開車的時候,司機必然會背負一定責任,由于心情緊張、時刻注意路況,對周遭情況的觀察面會變窄,此時如果有人亂穿馬路、有車隨意變道或者插隊,“司機出于責任心理,對這些違規行為往往難以容忍。 ”
“你的行為給我帶來經濟損失,耽誤了我的時間,造成了我的困擾,你要進行賠償。 ”黃鶴說,還有一個重要心理因素是補償心理。即使是最小的刮擦事故,無責任一方都會有補償心理,這種心理會讓調解的難度加大。
上一頁12下一頁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