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不孕不育找不到原因 年輕女性“孕力”在下降
3次人工授精 8次試管艱辛求來珍貴龍鳳胎
今年2月,34歲的楊女士終于盼到了自己的孩子,還是一對龍鳳胎。她從2004年開始準備要孩子,8年來嘗試了3次人工授精,8次試管,其中艱辛自不必言。
楊女士是武漢人,2003年與方先生成婚,新婚燕爾,正忙著司法考試,又服用了一些影響胎兒的藥物,她放棄了自己的第一個孩子。
第二年,夫妻倆計劃要孩子,卻無論如何懷不上了。兩人跑遍了武漢各大醫院,做過各種相關的檢查,未發現明顯異常,最后診斷為“原因不明的不孕癥”。
張元珍說,一對夫婦經過一年正常的、未采取避孕措施的性生活后仍未懷孕,則診斷為不孕癥。生育年齡內的夫婦有10%-15%會有不孕不育的困擾,其中因男方原因引起的占25%-40%,女方原因約占30%-55%,或是雙方都有原因,約為30%,還有10%的夫婦在目前的醫療技術條件下查不到不孕原因。
2005年,楊女士決定接受人工授精,先后三次失敗。從2006年起,他們開始嘗試試管嬰兒,在武漢的各大醫院先后做了7次,但沒有一次成功。
2010年底,夫妻倆來到中南醫院生殖中心,做第8次試管嬰兒。臨床專家從楊女士體內取了15個卵子,培植了11個可利用胚胎,移植了其中的兩個。14天后,楊女士回醫院檢查,終于成功懷孕了!
看著檢查報告,楊女士一時難以置信。多年的失敗,不僅是付出了高昂的經濟代價,對精神的打擊更是巨大的,失望幾乎變為絕望。
但他們最后還是成功了。現在,張元珍總是用楊女士的經歷舉例,鼓勵嘗試試管一兩次就放棄的夫婦們:只要堅持,總會得償所愿。
試管嬰兒技術至今已開展了三十余年,并不神秘,但張元珍說,體外的胚胎對溫度、濕度等細節特別敏感,稍有閃失,都可能影響到結局。因此,張元珍從該中心創立伊始就對同事們高標準,嚴要求,各項操作必須精、準、穩,始終嚴把質量關,建立了一批高素質的醫療服務隊伍,并很快躍居國內同行先進水平。
胚胎試管嬰兒胚胎從準備到取卵最快也要一個半月,取卵后在實驗室培育3天。每天早上7點,醫生到實驗室的第一件事,就是查看實驗室墻上的溫度、濕度測試表,室內溫度常年保持在23-25℃,濕度必須控制在40%-70%之間,而培養箱里的二氧化碳濃度則維持在6%。
上一頁12下一頁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