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領過勞死問題日益嚴重 超六成白領身心疲累
社會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年輕人買樓買車的壓力如山般壓來,導致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出現過勞死的問題。白領過勞死問題近年來更是有逐漸高發的趨勢,年齡也逐漸年輕化。防止過勞死也成為了現代社會中一個非常重大的議題,臺灣在去年的3月還因此而修改勞動基準法,提高雇主違反該法則的懲罰力度。
過勞死是指在長時間加班工作導致過度疲勞而猝然死亡。勞動者的正常工作規律和生活規律遭到了破壞,體內疲勞蓄積并向過勞狀態轉移,使血壓升高、動脈硬化加劇,進而出現致命的狀態。2011年,過勞死問題已經從一線職工向白領階層蔓延。日本過勞死者年齡大多集中在30~50歲之間,死因則是急性心肌梗塞、腦溢血、蛛網膜下腔出血等病。
有關的調查中還發現,過勞死的死者往往在死前一周都有過重的工作任務或過大的心理壓力。近日的中國城市白領健康狀況白皮書中發布,統計數據顯示白領一族亞健康的比例高達76%,處于過勞狀態的人接近6成。
現代職場上,特別是大城市的“白骨精”(即白領、骨干、精英)亞健康問題嚴峻,真正意義上的健康人比例極低,只要不到3%,而在35歲到50歲的高收入人群之中,生物年齡平均超過了生理年齡10年左右。
除了身體上疲勞之外,心理上疲勞也非常嚴重。目前城市白領心理狀態排名在前三的都是負面的情緒,分別是占了49%的疲倦感、占了46%的平淡感以及占了38%的煩躁感,而滿足感則只占了不到1%。
無論是身體還是心理上初夏疲勞感,都是人體一種生理性預警反應,同時也是一個提示,應該休息了。專家表示短時間身體過度疲勞,一般經過休息,體力可以很快的得到恢復的,但是如果是長時間的超負荷工作,工作壓力、生活壓力,加上如果休息時間不夠,那么這種身體和心理上出現的疲勞就是過勞,疲勞狀態的積累。長期這樣一定會引發身體器官出現疾病,心理壓力大,心理失衡,內分泌紊亂,甚至引發猝死。
工作雖然重要,賺錢也非常重要,但是人的身體健康卻是寶貴的,生命更加是只有一次。職場人士預防過勞死,首先就要做到減少加班的次數和時間,盡量給自己足夠的時間休息和放松。每天的睡眠時間至少要保證在7個小時,如果晚上休息不夠的話,中午最好可以養成午睡的習慣,休息30分鐘左右,可以有效的補充體力。
另外,要以積極的心態迎接工作和挑戰,工作上的壓力應該及時的排解,一再積壓在心里肯定會導致心理上出現問題,從而引發內分泌紊亂,控制情緒不要受到太多的波動。下班之后工作的情緒應該丟棄一邊,以免讓不良情緒影響心情。
除了工作的時間之外,空余時間應該養成定期運動,培養自己的興趣。爬山、打球、看電影、下棋、游泳都是不錯的日常休閑運動,有利于消除工作和生活中的壓力。最后專家還建議,忙碌的白領一族一定不能忘記吃早餐。早餐可以補充大腦能量,有足夠的體力和精力應對一整天的工作。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