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之交老年人別讓心腦血管亮紅燈需量力鍛煉
近日,一位70多歲的老人在早晨晨練時,突發心臟病死亡,給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敲響了警鐘,換季了,中老年人的心腦血管又亮起了紅燈。明天是“霜降”,又是重陽節,霜降是秋季與冬季之間的過渡性節氣,由此晝夜溫差變大,一些年老體弱、抵抗力低下及原來有慢性疾病的人就容易舊病加重。
近日,記者從各大醫院了解到,神經內科、心血管科等與老年心腦血管健康相關的科室患者開始增多,專家提示,天冷了,對于中老年人來說,應該照顧好自己的心血管,才能安然平穩入冬。
天冷應加強監測各項指標
天氣變化被稱為心肺功能的晴雨表,因為心血管功能對溫度的變化最為敏感,當氣溫驟降時,人體耗氧量增加,為維持人體的需要,心血管系統會發生改變,心率和血壓增加。大連醫科大學附屬二院心血管科朱寧教授介紹,由于人體血管受到冷刺激后會出現相應的收縮,使血壓升高,因此,在此時節內,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壓、心梗、心絞痛等病癥的發病率也開始上升。
每年的10月底到來年的3月,是一年中心腦血管病猝死的高峰,此時更要積極預防。因為驟冷,血壓會突然升高,使原來硬化脆弱的小動脈因承受不了強大的內壓而被“引爆”,發生腦出血;因為乍寒,血液黏稠來不及自我調節,容易形成小的血栓,造成腦血管堵塞或心肌梗塞。
因此,冬季預防心腦血管病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防止栓塞。血管尤其是冠狀動脈冬季寒冷時容易收縮、痙攣,發生供血不足,并可能導致栓塞,要注意保暖。同時要注意多飲開水,防止血液黏稠度過高。更重要的是要及時檢測血壓、血糖等各項指標,在血壓和心率控制方面,長期服藥的患者這個時節應該加強監測。當然,對于血壓的臨時增高不要大驚小怪,在家測血壓連續測2—3次,以最低的一次為準,如果連續三到五天血壓在160以上,應及時到醫院診治,調整藥物。
上一頁12下一頁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