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片网站免费观看-黄色片网站观看-黄色片网站大全-黄色片视频网-色偷偷网址-色偷偷网站

男性腰圍大于90厘米女性大于85易患糖尿病

  • 來源:互聯(lián)網(wǎng)
  • |
  • 2015-06-09
  • |
  • 0 條評論
  • |
  • |
  • T小字 T大字

  健康飲食、經(jīng)常運動是預防糖尿病最有效辦法

  今天是世界糖尿病日。今年糖尿病日的主題是:“糖尿病:保護我們的未來”。得了糖尿病,輕則飲食受限,重的會出現(xiàn)失明、腎衰竭、腦卒中、爛腳等疾病,這樣的未來真的很可怕。在浙江,糖尿病發(fā)病率高達5.94%,有268萬糖友。他們中有的需要終生打胰島素,有的需要終生吃降糖藥。

  建立健康生活方式、定期進行糖尿病早期篩查,可以讓我們的未來更有生活質量。

  兒童和青少年得糖尿病,基本是先天的

  中年人得糖尿病,大多是吃出來的

  上周四,浙醫(yī)二院內分泌科副主任任躍忠門診。從上午8點開始到11點半,一共看了40個患者,其中18個是糖尿病患者,其他都是甲狀腺疾病,甲亢和甲狀腺結節(jié)居多。任醫(yī)師說,“今天來看糖尿病的算少的,一般門診患者中60%以上都是糖尿病。”

  這18個糖尿病患者中,年齡在40至60歲之間,男性患者更多,有10個。

  任醫(yī)師診室隔壁,是內分泌科徐小紅主任的診室。一上午,徐主任看了40多個患者,糖尿病占一半多,以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為主,二三十歲年輕人也有幾個。

  糖尿病分兩種類型,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是一種自身免疫疾病,可以說是先天的,從娘胎里帶來的。在所有糖尿病患者中,1型糖尿病患者占比約10%,多發(fā)生于兒童和青少年,需要終生注射胰島素。

  成人得的糖尿病,90%都是2型糖尿病,我們通常說的糖尿病也多指2型糖尿病。引發(fā)2型糖尿病的一個主要原因,是體內發(fā)生胰島素抵抗。

  肥胖、高血壓、高血脂等,是發(fā)生胰島素抵抗的主要原因,所以中年人得糖尿病大多是吃出來的。

  40歲后要尤其注意血糖

  引發(fā)2型糖尿病的另一個主要原因是β細胞功能衰退。β細胞功能的衰退跟年齡有關,會引起胰島素分泌不足。

  40歲后,β細胞功能衰退明顯,得糖尿病的幾率明顯上升,至60歲達到高峰。

  所以,當年齡上了40歲,不管胖不胖,體內都有可能胰島素分泌不足,存在糖尿病發(fā)生風險,平時體檢時,要特別注意血糖指標。

  大腹便便的人最易得糖尿病

  肥胖的人得糖尿病的幾率很高,但肥胖有好多種,有的是胖在屁股,有的胖在手臂,有的胖在大腿,有的腹部最胖。胖的部位不同,得糖尿病的概率也不同。

  湯先生,42歲,中等個子,一脫掉外套,腹部鼓得咕嚕圓。他是來復診的糖尿病患者,說要到外地出差,想多配點藥帶著。

  任醫(yī)師說,湯先生屬于腹型肥胖,這種類型的肥胖比臉胖、臀胖、腿胖的人,更容易得糖尿病。這是因為相比于身體其他部位的脂肪,腹腔內脂肪對胰島素更敏感,會阻礙胰島素吸收、轉化、利用葡萄糖,造成血糖增高,引發(fā)糖尿病。

  任醫(yī)師提醒,一旦發(fā)現(xiàn)肚子大起來了,男性腰圍大于90厘米,女性腰圍大于85厘米,一定要高度警惕,控制飲食,及早鍛煉,定期篩查血糖。

  糖尿病也會遺傳

  金先生,49歲,體型標準,腹部也不肥胖。當他拿著化驗單走進任醫(yī)師的診室時,憂心忡忡。

  化驗單告訴他,他患上了糖尿病。

  “不可能啊,我飲食一直很清淡,喜歡吃蔬菜,大魚大肉不太要吃的。這一年來,我天天運動,早晚加起來至少運動一小時。酒也不喝,煙也不抽,怎么會得糖尿病?”

  任醫(yī)師問家里有人得過糖尿病嗎?金先生想了想,說爺爺有糖尿病。

  “有糖尿病家族史者的,10%至20%的人會患糖尿病。”任醫(yī)師說,遺傳是糖尿病發(fā)生的一個高危因素,不要認為自己生活方式非常健康就不可能有糖尿病。

  預防糖尿病的最好辦法

  健康飲食 經(jīng)常鍛煉

  日前,世界權威醫(yī)學期刊《柳葉刀》發(fā)表了“糖尿病20年前瞻性研究”的科研成果,研究發(fā)現(xiàn),高血糖人群中,最終有93%的人成為糖尿病患者。對高血糖者進行健康干預,則能有效控制這一轉變。

  研究者將平均年齡為46.6歲的577例高血糖人群分成兩組:一組自然生活,另一組干預生活方式(主要是合理膳食和加強運動)。6年后,自然生活的那一組中,66%的人得了糖尿病。而進行了健康干預的第二組中,只有43%的人得了糖尿病。

  浙醫(yī)二院內分泌科主任谷衛(wèi)說,這個研究結果是可信的。得了糖尿病的人中,大多吃得太多太好,又不愛運動。其實不但事前要干預,得了糖尿病后,堅持正規(guī)治療外,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很重要。“即使按時按量吃藥,也要健康生活。吃得不健康、不運動,糖尿病只會越來越嚴重。”

  谷衛(wèi)主任建議,年齡超過45歲、有糖尿病家族史、高脂血癥、高血壓、超重、肥胖、有巨大兒生育史的婦女等人群更要注重血糖檢測,每隔一個月測1次血糖,隨時監(jiān)控。

  注射方法不對可能等于白打

  前不久,由中華醫(y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主辦的“2012年中國糖尿病規(guī)范注射周系列活動”在浙江省中醫(yī)院舉行。之所以要設立糖尿病規(guī)范注射周,浙江省中醫(yī)院內分泌科主任倪海祥教授說,是因為現(xiàn)在許多患者打的方法不對。“許多人打了胰島素血糖仍然控制不佳,很可能是你打的方法錯了。”

  倪海祥教授說,2008年至2009年,國際糖尿病組織進行了一項歷時1年,包括16個國家、4532名患者參與的胰島素注射技術調查,這也是迄今為止規(guī)模最大的糖尿病注射現(xiàn)狀研究。中國有10個城市、488名患者參與。

  調查顯示,僅22%的患者嚴格遵循部位——時間的糖尿病注射規(guī)則(即每天在同一時間,注射某一部位);約41.1%的患者在同一部位過于頻繁注射,這可導致皮下脂肪增生;15.8%的患者注射方法完全無規(guī)律;18.9%的患者總是或有時在脂肪增生部位注射;大約86%的患者在腹部注射時未捏皮或過早地松開了皮褶;僅10.7%的患者嚴格執(zhí)行每次都要用新針頭的注射規(guī)范;9.6%的患者每個針頭使用2次;大約28.5%的患者每個針頭重復使用10次以上。

  倪海祥教授說:“有統(tǒng)計顯示,因為沒有規(guī)范打胰島素,90%以上的人直接影響了血糖達標率。”

  建議糖尿病人寫寫“飲食日記”

  門診中,經(jīng)常有糖尿病人問醫(yī)生:“我已經(jīng)吃得很少了,血糖為什么還是控制不住?”

  浙醫(yī)二院內分泌科主任谷衛(wèi)說,大多數(shù)情況下,患者實際吃的遠比自己認為的要多。她有一位患者,一直說自己吃得少,但血糖控制不好,于是讓她寫“飲食日記”,把每天吃的所有東西都記下來。沒過幾天,患者就回來說,實在不好意思再說吃得少了。

  “當你一開始記錄下每天吃的所有食物種類和數(shù)量后,可能會驚訝于自己怎么可以吃這么多。”谷主任說。

  現(xiàn)在有些手機應用軟件,如“糖尿病助手”、“糖尿病小護士”,可以幫助糖尿病人記錄每天的血糖、飲食等。

  像“糖尿病助手”這款手機軟件,有定時短信提醒功能。設定好后,時間一到,就會短信提醒糖尿病人可以吃藥打針了。

  “糖尿病小護士”有“我的日志”,可以根據(jù)里面的日歷來填寫每天的血糖記錄、用藥記錄、飲食記錄和運動記錄,用起來非常方便和清楚。

  飛華小百科

  一套自測題看您是不是糖尿病高危人群

  漢口醫(yī)院內分泌科主任胡淑芳介紹,糖尿病發(fā)病有跡可循,如果能早發(fā)現(xiàn)早預防,就能將發(fā)病幾率和傷害降到最低。胡淑芳整理了一套“糖人自測”題,只要整套題有2個以上肯定答案,就是高危人群。

  1.是否存在血糖高于正常?

  2.年齡是否大于45歲?

  3.是否超重,肥胖?

  4.男性腰圍90厘米,女性85厘米。

  5.父母,兄弟,叔舅是否患有糖尿病?

  6.是否生育過巨大兒?或妊娠期是否出現(xiàn)過血糖異常?

  7.出生時是否為早產兒或體重過低?

  8.是否是高血壓(血壓140/90mmHg),或正在接受降壓治療?

  9.血脂是否異常?

  10.是否為冠心病患者?

  11.是否為腦梗塞患者?

  12.是否因病使用過地塞米松,強的松等激素類藥物?

  13.是否為多囊卵巢綜合征的患者?

  14.是否長期接受抗精神病類藥物治療?

  15.是否長期坐位工作者?

  16.每周的運動量是否少于150分鐘?

  17.是否長期從事緊張高壓力工作?

免責聲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聯(lián)網(wǎng),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對其真實合法性負責。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告知,本站將立刻處理。聯(lián)系QQ:1640731186
友薦云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