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獻血400毫升 臨床用血更安全
去年10月27日,深圳志愿者來到廣州市血液中心獻血。信息時報記者 何劍輝 攝
廣東省人民醫院“獻血王”李東江醫生每次獻血都堅持獻400毫升。
在廣州這座用血獻血大城市,還有相當一部分身體健康的市民從未獻過血。記者最近隨機抽查身邊的80名未獻過血的市民,其中約有30人稱擔心獻血對身體不好,或因自己有朋友獻血后曾出現不適而不敢獻血。不過,多名多次獻血的志愿者則表示,獻400毫升屬“小菜一碟”。醫院血液科專家則指出,獻血傷身傷元氣一說已經過時,身體健康的獻血者獻血后,其血液再生和身體其他功能不受影響,且每次獻400毫升血更有臨床意義。
辟謠:獻血大傷元氣?觀念過時啦
在傳統觀念里,獻血會“大傷元氣”,會造成氣虛、腎虛,特別是男性不適合獻血。對此,中國輸血協會副理事長、廣州血液中心主任付涌水指出,這種觀念已經過時。身體健康的獻血者在獻血后通過機體調節,很快就會恢復正常,血液再生和身體其他功能并不受影響。
還有一種觀念是,血液中含有水以及食物消化后供養身體的營養,失了血就等于失去了營養。對此,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輸血科主任魏亞明認為,現代人營養充足,獻血后機體有足夠的能力及時調節補充。獻血不失“營養”,獻血后也無需“大補”,飲食反而應清淡,注意飲水和休息,適當吃一些含鐵和蛋白質較多的食物就足矣。
志愿者:每次獻400毫升,身體還是很棒
剛開始無償獻血的市民都會猶豫,到底獻多少比較好?獻血后出現頭暈等不適癥狀的獻血者還適合繼續獻血么?對此,廣東省人民醫院輸血科副主任技師張普山指出,身體強壯的市民獻400毫升血液并不會影響身體功能。
“獻血后沒有什么不適,聽說血液需求很大,就堅持每年獻血了。”今年52歲的鄧水新已經獻血多年。回想當年,他為了顯示自己的男子氣概,第一次參與獻血就獻了400毫升。后來連續17次獻血,每次都獻400毫升。“不覺得身體有什么不好,還是挺棒的。”對于鄧水新的這一感受,獻血400毫升超過15次的志愿者方進超和陳志德也有同感。
醫生:每次獻400毫升,用血更安全
有說法稱,定期獻血對血液“更新換代”有好處,可激活紅細胞輸氧、免疫等功能。然而魏亞明表示,健康身體的血液代謝本身就十分正常,獻血對這個過程的影響不大。
不過,若身體條件允許,市民每次獻400毫升血,對于血液檢疫和臨床輸血都有積極意義。
廣東省人民醫院輸血科副主任技師張普山解釋,相較于200毫升的一袋血,獻400毫升的血一方面可以降低血液檢測成本;另一方面,在輸血時使用以400毫升為單位的血液,可以減少配血,使用血量大的病人可以減少因多元供體帶來的抗原影響,降低免疫風險,用血更安全。
“臨床輸血時,盡量實現單一供體,可以很好地降低患者產生的排斥反應,因此提倡身體條件允許、且獻過多次血的獻血者以400毫升為單位獻血。”張普山表示。
多久獻一次為宜?
獻血次數以半年一次為宜。“但是由于血液代謝更新周期約為120天,國家正在考慮適當縮短獻血周期。另外,獻血年齡范圍也會由現在的18至55歲適當拓寬。”魏亞明介紹。
每次獻多少為宜?
初次獻血,專家建議從200毫升獻起,慢慢適應。張普山解釋,獻血后出現不適與個體血容量有關。出現不適癥狀的一般是體重輕、運動少、血容量較小或者是初次的獻血者。獻血者若打算獻血200毫升,建議3個月獻一次;若獻血400毫升,則獻血次數以半年一次為宜。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