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暑期整容生意增了四成 學生成主力軍
學生成主力軍 眼鼻項目是最愛
暑假剛過,在這個看臉的世界,隨著整容觀念的日益普及,又有多少學子帶著“新面孔”回到校園呢?
本報記者走訪廣州5家公立綜合醫院和民營美容機構,發現暑期整容人數增加四成,以學生為主力軍。中學生喜歡點痣、脫毛,大學生則偏愛割雙眼皮、墊高鼻梁等項目。
“10臺手術7臺以上滿意,已算一流的專家。”有行內人士提醒說,我國整容業尚處發展階段,其中風險不容忽視。
記者在調查廣州地區多家公立醫院的整形美容科和多個民營整形美容機構展開調查——
每年假期,確實有不少學生加入整容行列,今年也不例外,多家公立醫院的整形美容科門診量都有明顯的增長。
珠江醫院整形美容科副主任王晉煌說,平時有中小學學生為提升外形前來整容,他會勸他們回去。因為即使有家長同意,不少項目都有一定的恢復期。他認為在上學時段,學生仍應以學業為重,這種“錦上添花”的事,即使家長支持,想做最好也要放在假期。
珠江醫院 增幅超過40%,其中大部分是學生
廣州軍區總醫院 每天增多約40%
廣東藥學院第一附屬醫院 增加20%,基本以學生為主
美×美容醫院和紫×美容醫院 業務量增長30%至50%不等,主力為高中和大學畢業生
花費
家長陪同簽字 承擔數千費用
王晉煌分析說,未滿18歲的人群一般正規醫院都不考慮為他們做此類手術,會把他們勸回去的。
在廣東藥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整形美容科,大學生50%左右來整容的有父母陪同并簽字參與。該科主任程寧新指出,前來整容的大學生從網上獲得的信息都較充分,比一般女性能更充分了解美容項目的優缺點。
大部分學生整容的花費是家長承擔的,因項目不同,金額各異,比如打一支玻尿酸就幾千元,做個膨體隆鼻和割雙眼皮可能要2萬多元,但用激光點顆痣也就一百多元。
風險
行內人士:滿意率不超七成
一些涉及到手術的美容項目,大部分學生是由家長陪同出現的,專家認為,這顯示出家長和社會對美容手術的認同感大為增加。一般從咨詢、治療或術后的整個過程中,家長都會全程參與,在充分了解整容風險和注意事項后再簽術前協議書。
有不便具名的行內人士,10臺手術7臺以上滿意,已算一流專家,廣州100家以上具資質機構,這樣的本土一流專家不超過30人。以行業整體而言,手術的總體滿意率不會超過七成。
廣州軍區總醫院整形外科主任李勤表示,在小診所“整壞了”來公立醫院“回爐”的現象很常見。前幾年流行“改臉”,有削下頜骨削得太直變成“馬臉”的,有 割眼袋割壞眼瞼外翻變“兇相”的;這兩年流行“微整形”,注射隆鼻、除皺、墊下巴打針,打出皮膚組織壞死的案例并不少見。
趨勢
整容動機各異 社會認同感增
多家醫院整容科專家稱,這些年學生整容在增多,動機比較純粹,多數是愛美、想提升自信和個人魅力。即將踏出校門的大學生也有些是考慮就業前景。而很多前來咨詢的學生也大方表示:在“外貌協會”成員越來越多的今天,長相和身材好在某種程度上或多會添“競爭力”。
“對從事演藝專業的人來說,整容成了一種職業的體現。”美×美容醫院的市場部門主管說,演藝專業學生是常客,不少更是在老師的建議下去整容醫院的,“到 了二三年級就要出去靠臉蛋接活,沒人愿意輸在起跑線上。”“如今家長對此越來越寬容。”紫×美容醫院的鄭先生舉例說,前陣子一對母女來美容,女兒花5萬多 元做脂肪移植,媽媽花3萬多元做除皺、祛斑、嫩膚等項目,埋單的自然是媽媽。
有公立醫院專家表示,在公立醫院不太可能出現以促銷為噱頭的“學生套餐”,但基本不存在有爭議的整容現象。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